找诗词>历史百科>地名来历>报恩寺

报恩寺

①在今江苏苏州市城内北隅。相传三国吴赤乌年间孙权母吴夫人舍宅为寺,名通玄寺。唐开元年间改为开元寺。后毁。五代周显德年间就其遗址建为报恩寺。因位于城北,今又名北寺。寺内有塔,始建于南朝梁时,初为十一层,后毁。南宋绍兴年间重建,为九级八面,被誉为“姑苏诸塔之冠”。

②在今四川平武县城内。始建于明正统五年(1440)。相传明代龙州宣抚司土官佥事王玺僭越封建等级制度,仿北京故宫修建王府,被朝廷察觉,遂以报恩为名,改府为寺。以大雄宝殿为中心,前有天王殿,后有万佛阁,左有大悲殿,右有华严藏,辅以二幢、二狮、山门、三桥、钟楼、南北碑亭等,构成一座规模宏伟的宫殿建筑群。殿内佛像高大,转轮经藏制作精巧,壁塑、壁画、木雕、石刻精美壮观。


在四川省平武县城内。占地2.4万多平方米。以大雄殿为中心,前有天王殿,后有万佛阁,左有大悲殿,右有华严藏,并辅以山门、钟楼、南北碑亭等,布局严谨、规模宏伟。创建于明正统五年(1440年),相传龙安府宣抚司佥事王玺,仿北京故宫修建王府,被朝廷察觉,遂以报恩为名,改府为寺。寺内建筑全用楠木,顶用琉璃瓦。华严藏内之转轮经藏,用楠木雕成,高12米,直径7米,整个重量靠一中柱支撑,中柱立于铁铸地针上,故能转动。转轮经藏用宫殿式斗栱结构装饰,图案镂空雕刻。大悲殿内有一尊8米高的千手观音,用楠木雕成,甚为壮观。大雄殿和万佛阁有明代壁画。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。


猜你喜欢

  • 岢岚县

    ①北魏置,为岚州治。治所在今山西岚县北。隋开皇三年 (583) 移治三堆城 (今山西静乐县),十八年 (598) 改为汾源县。②元初改岢岚州置,属岚州。治所即今山西岢岚县。太祖十六年 (1221) 废

  • 南水军

    南宋嘉定元年 (1208) 改天水县置,治所在天水县 (今甘肃天水市西南)。九年 (1216) 与县同移治今天水市西南天水镇。元初废。

  • 娄子镇

    即今河北枣强县西南娄子乡。明嘉靖 《冀州志》 卷1: 枣强县有娄子社。民国 《枣强县志》卷1: 娄子镇在 “城南三十五里。区公所分驻所在焉”。

  • 垣县

    ①西汉置,属河东郡。治所在今山西垣曲县东南约三十五里王茅镇。东汉改东垣县。②隋大业三年 (607) 改亳城县置,属绛郡。治所在今山西垣曲县东南五十七里古城镇。唐属绛州。北宋改为垣曲县。古县名。(1)西

  • 阴槃县

    ①西汉置,属安定郡。治所在今陕西长武县西北二十五里。东汉改为阴盘县。②北魏置,为平原郡治。治所在今甘肃平凉市东南四十里泾水北岸。隋属安定郡。唐天宝元年(742)改名潘原县。古县名。(1)槃,又作盘或般

  • 肆州

    ① 北魏太平真君七年 (446) 置,治所在今山西忻州市西北二十里河拱村。后移治九原城 (今忻州市)。辖境相当今山西忻州市及代县、繁峙、宁武、原平、五台、静乐、定襄、阳曲、盂县等县地。北周移治广武县

  • 姜山集

    即今山东莱西市东南四十里姜山镇。《清一统志·登州府》: 姜山集 “在莱阳县西南九十里。本朝乾隆三十一 移县丞驻此”。

  • 滏阳县

    北周置,为成安郡治。治所即今河北磁县。《元和志》 卷15滏阳县: “以城在滏水之阳,亦曰滏阳。” 隋开皇初为磁州治。大业初属魏郡。唐武德元年 (618) 复为滋州治。贞观元年 (627) 州废,属相州

  • 昆 (崑) 山县

    南朝梁大同二年 (536) 分信义县置,属吴郡。治所在今上海市松江县西北,昆山之北。《元和志》 卷25昆山县: “因县有昆山,故名。”陈属吴州。隋开皇九年 (589) 废,十八年 (598) 复置,属

  • 左翼后旗

    ①又称西路左翼后旗。清顺治十二年(1655)设,属蒙古扎萨克图汗部。旗府驻地在今蒙古国巴彦洪古尔省巴彦察干。②又称东路左翼后旗。清康熙三十年(1691)设,属蒙古车臣汗部。旗府驻地在今蒙古国苏赫巴托省