找诗词>历史百科>地名来历>报恩寺

报恩寺

①在今江苏苏州市城内北隅。相传三国吴赤乌年间孙权母吴夫人舍宅为寺,名通玄寺。唐开元年间改为开元寺。后毁。五代周显德年间就其遗址建为报恩寺。因位于城北,今又名北寺。寺内有塔,始建于南朝梁时,初为十一层,后毁。南宋绍兴年间重建,为九级八面,被誉为“姑苏诸塔之冠”。

②在今四川平武县城内。始建于明正统五年(1440)。相传明代龙州宣抚司土官佥事王玺僭越封建等级制度,仿北京故宫修建王府,被朝廷察觉,遂以报恩为名,改府为寺。以大雄宝殿为中心,前有天王殿,后有万佛阁,左有大悲殿,右有华严藏,辅以二幢、二狮、山门、三桥、钟楼、南北碑亭等,构成一座规模宏伟的宫殿建筑群。殿内佛像高大,转轮经藏制作精巧,壁塑、壁画、木雕、石刻精美壮观。


在四川省平武县城内。占地2.4万多平方米。以大雄殿为中心,前有天王殿,后有万佛阁,左有大悲殿,右有华严藏,并辅以山门、钟楼、南北碑亭等,布局严谨、规模宏伟。创建于明正统五年(1440年),相传龙安府宣抚司佥事王玺,仿北京故宫修建王府,被朝廷察觉,遂以报恩为名,改府为寺。寺内建筑全用楠木,顶用琉璃瓦。华严藏内之转轮经藏,用楠木雕成,高12米,直径7米,整个重量靠一中柱支撑,中柱立于铁铸地针上,故能转动。转轮经藏用宫殿式斗栱结构装饰,图案镂空雕刻。大悲殿内有一尊8米高的千手观音,用楠木雕成,甚为壮观。大雄殿和万佛阁有明代壁画。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。


猜你喜欢

  • 方期驿

    唐置,在今四川剑阁县东北六十里剑门镇。《旧唐书·地理志》 剑门县:圣历二年(699)“于方期驿城置剑门县”。

  • 石门关

    ①在今北京市延庆县东南八达岭。五代周峤《陷北记》:“自幽州西北入居庸关,明日又西北入石门关,关路崖狭,一夫可以当百,此中国控扼契丹之险也。”《方舆纪要》卷17延庆州:八达岭“或以此即石门关也”。②唐置

  • 招隐山

    一名兽窟山。在今江苏镇江市南七里。《元和志》 卷25润州丹徒县: “兽窟山,一名招隐山。在县西南九里。即隐士戴颙之所居也。” 《寰宇记》 卷89润州丹徒县: 招隐山 “梁昭明太子曾游此山读书,因名招隐

  • 慈云 (雲) 岭

    在今浙江杭州市南。宋 《淳祐临安志》 卷9: 慈云岭 “于诸山岭中最为崷崪”。五代后唐同光二年 (924),钱镠开慈云岭,建四关城宇,即此。南坡有五代时石刻造像。

  • 白城山

    在今甘肃高台县西南八十里。《清一统志·肃州》: 白城山,“石蹬曲折,有林泉之胜”。

  • 汉宁郡

    东汉末张鲁改汉中郡置,治所在南郑县(今陕西汉中市东)。建安二十年(215)复名汉中郡。东汉末张鲁改汉中郡置,治南郑县(今陕西汉中市)。辖境同汉中郡。建安二十年(215年)复名汉中郡。

  • 仙人崖

    在今甘肃天水市东南街子街东南朱家后川。《清一统志·秦州》 “改龙山”条:“其旁为仙人山,亦名仙人崖。有岩突出两山间,其阿如屋。”分东庵、西庵、南庵、��珠山和宝盖山等部分。

  • 浮阳县

    西汉置,为勃海郡治。治所在今河北沧县东南四十里旧州镇。《元和志》 卷18清池县: “本汉浮阳县……在浮水之阳。” 因名。北魏太和十一年(487) 为浮阳郡治。隋开皇十八年 (598) 改名清池县。古县

  • 四岔子镇

    在今吉林桦甸市东南。民国《桦甸县志》卷2:“四岔子距县城三百九十里。”

  • 信宁县

    唐武德二年 (619) 改信安县置,属义州。治所在今四川武隆县东南。五年 (622) 属晋州。贞观四年 (630) 自故城移治今江口场 (旧名信宁场),十一年 (634) 属黔州。北宋嘉祐八年 (10