找诗词>历史百科>地名来历>承德县

承德县

①清康熙三年 (1664) 置,为奉天府治。治所即今辽宁沈阳市。清光绪间为奉天省治。宣统二年 (1910) 废。1913年改奉天县为承德县,1914年改为沈阳县。

②1914年置,属热河道。治所即今河北承德市。1928年属热河省。1949年迁至今治下板城。1956年属河北省。


(1)古旧县名。清康熙三年(1664年)置,治今辽宁省沈阳市。为奉天府治。清宣统三年(1911年)裁入奉天府。1913年府废,以其直辖地置奉天县,寻改名承德县。同年因与直隶省承德县重名,改名沈阳县。(2)今县名。在河北省东北部。属承德市。面积 4049 平方千米。人口47.3万。辖8镇、17乡。县人民政府驻下板城镇。清为承德府地。1913年废府置承德县,治承德,意为“承受德泽”,属热河特别区。1928年属热河省。1945年析置承德市,1949年县人民政府迁驻今址。1956年热河省撤销,改属河北省承德专区。1958年并入承德市。1961年复设承德县,属承德专区(1968年改地区)。1984年改属承德市。地处燕山山地区,北高南低,滦河、老牛河、武烈河等纵横县境。属南温带半湿润气候。农产玉米、高粱、谷子,盛产苹果、梨。为省玉米、果品生产基地县。有农机、化肥、建材、酿酒等工业及煤、磷矿。冰洲石产量居全国之首。京承、锦承、承隆铁路和101、112国道、承赤东线公路经此。名胜古迹有汤泉、天桥山、朝阳洞等。


猜你喜欢

  • 向阳山

    即今黑龙江省五常市东南拉林河北岸向阳岸。清光绪《吉林通志》卷16五常厅:东南“一百里向阳山屯”。

  • 般县

    ①西汉置,属平原郡。治所在今山东乐陵市西南。北魏为安德郡治。北齐天保七年 (556) 省。隋开皇十六年 (596) 复置,属德州。治所在今山东临邑县北 (德平镇西南三十里)。大业初属平原郡。唐贞观十七

  • 西吴

    旧湖州府的别称。即今浙江湖州市。明、清时浙江湖州府的别称。参见“三吴”。

  • 曲乡侯国

    西汉置,属山阳郡。当在今山东西南部。东汉省。

  • 团柏谷

    在今山西祁县东二十五里南北团柏村。《资治通鉴》:五代唐清泰三年(936),“以右神武统军康思立为北面行营马军都指挥使,帅扈从骑兵赴团柏谷”。在今山西省祁县东。《资治通鉴》:五代晋天福元年(936年),

  • 三角山

    ①在今辽宁海城市南。《方舆纪要》卷37海州卫:三角山在“卫南二十里”。②一名多智山。在今安徽舒城县西南百二十里三尖寨,与霍山县接界。《寰宇记》卷126舒城县:“三角山在县西南三百五十里。高五里。山峰似

  • 大青山

    ①又称青山。即今内蒙古呼和浩特市北之大青山。《明史·鞑靼传》:“俺答常远处青山。”明瞿九思《万历武功录》卷8:“黄台吉遁走,休舍大青山。”吴公坝(古白道谷)和昆都伦沟(古稒阳塞,一称鄂博口)为南北交通

  • 兴元府

    唐兴元元年(784)改梁州置,治所在南郑县(今陕西汉中市东)。辖境相当今陕西汉中市及南郑、勉县、城固等县地。南宋嘉定二年(1209)随南郑县移治今汉中市。元改兴元路。明洪武三年(1370)复改兴元府。

  • 苏州府

    明初改平江路置,直属南京。治所在吴县、长洲县(今江苏苏州市)。辖境相当今江苏苏州、常熟、昆山、吴江、吴县等市县和上海市西北部地。明宣德后为应天巡抚治所。清为江苏省治。1912年废。明初改平江路置,治吴

  • 余吾水

    即今蒙古国鄂尔浑河支流土拉河。《史记·匈奴列传》:西汉征和四年(前89)贰师将军李广利等数路大军击匈奴,“匈奴闻,悉远其累重于余吾水北,而单于以十万骑待水南,与贰师将军接战”。古水名。即今蒙古国土拉河