扶柳县
西汉置,属信都国。治所在今河北冀州市西北扶柳城。东汉属安平国。北魏太平真君三年(442)废入堂阳县,景明元年(500)复置,属长乐郡。北齐废。《水经·浊漳水注》:“扶柳县故城在信都城西……县有扶泽,泽中多柳,故曰扶柳也。”
古县名。西汉除扶柳侯国置,治今河北省冀州市西北扶柳城。因有扶泽,泽中多柳,故名。属信都国。北魏太平真君三年(442年)废。景明元年(500年)复置。北齐又废。
西汉置,属信都国。治所在今河北冀州市西北扶柳城。东汉属安平国。北魏太平真君三年(442)废入堂阳县,景明元年(500)复置,属长乐郡。北齐废。《水经·浊漳水注》:“扶柳县故城在信都城西……县有扶泽,泽中多柳,故曰扶柳也。”
古县名。西汉除扶柳侯国置,治今河北省冀州市西北扶柳城。因有扶泽,泽中多柳,故名。属信都国。北魏太平真君三年(442年)废。景明元年(500年)复置。北齐又废。
①又名九龙山。在今陕西洛南县东南三十里。《清一统志·商州》 引《雒南县志》:“当故县之西,故名。”②《尚书·尧典》:“分命和仲,宅西,曰昧谷。”郑玄注:“西者, 陇西之西,今人谓之兑山。”《方舆胜览》
即今山西介休市东北四十里张兰镇。《资治通鉴》:唐武德三年(620),李世民败宋金刚,“金刚轻骑走,世民追之数十里,至张难堡”。在今山西省平遥县西南。唐武德三年(620年),李世民大败宋金刚,金刚轻骑走
隋大业三年 (607) 改袁州置,治所即今江西宜春市。唐武德四年 (621) 复为袁州。天宝元年 (742) 又改为宜春郡。辖境相当今江西萍乡市和新余以西的袁水流域。乾元元年 (758) 复为袁州。隋
在今上海市崇明县北。《方舆纪要》卷24太仓州崇明县: 营前沙 “为大江入海之砥柱。嘉靖三十六年倭寇登营前沙,官军败却之。其相接者曰山前沙。《海防考》: 倭寇至营前而西,则江北淮阳,江南常镇,皆有冲突之
隋开皇十五年 (595) 于曲阿县金山置,治所即今江苏金坛市。大业末改为金山县。隋开皇十五年(595年)置,治今江苏省金坛市。
①在今山西永济市东北。《清一统志·蒲州府》: 故市镇 “在虞乡县东十里”。②即今陕西渭南市东北固市镇。民国时有县佐驻此。在陕西省渭南市临渭区中北部。面积52平方千米。人口3.2万。镇人民政府驻故市,人
清置,为伊犁北路卡伦之一。在今新疆博乐市东北。乾隆格琫额 《伊江汇览·卡伦》:“哈布塔海卡伦西至沁达兰卡伦六十里。”
①又称东路右翼中左旗。清康熙五十二年(1713)设,属蒙古车臣汗部。旗府驻地在今蒙古国肯特省克鲁伦河东。②原属土谢图汗部,清雍正九年(1731)改属赛音诺颜部。旗府驻地在今蒙古国杭爱省塔尔加图东南。
明洪武六年(1373)改西宁州置,属陕西行都司。治所即今青海西宁市。辖境相当今青海湟水流域及大通河中下游的一带。清雍正二年(1724)改为西宁府。明洪武六年(1373年)改西宁州置,治今青海省西宁市。
又名杀胡林、杀狄林。在今河北栾城县北十五里乏马铺。《方舆纪要》卷14栾城县:杀虎林,“宋白曰:唐武后时,突厥入河北,官军袭击之,突厥多死于此,因名。后晋末,契丹主耶律德光入汴,既而北还,至临城病作,及