扶卢山
又名芙芦山。在今广东四会市东。《舆地纪胜》卷96肇庆府:扶卢山“在四会县东四十里。(高)百余丈。上有池,水四时澄澈,花木繁茂。耆老相传:甲戌日即有管弦之音。又云:昔六祖尝隐于此,六祖姓卢,故名。山有六祖庵”。《方舆纪要》卷101肇庆府四会县:扶卢山“高百丈,周四十里。上有池, 四时澄澈。其高处谓之龙子岭”。
又名芙芦山。在今广东四会市东。《舆地纪胜》卷96肇庆府:扶卢山“在四会县东四十里。(高)百余丈。上有池,水四时澄澈,花木繁茂。耆老相传:甲戌日即有管弦之音。又云:昔六祖尝隐于此,六祖姓卢,故名。山有六祖庵”。《方舆纪要》卷101肇庆府四会县:扶卢山“高百丈,周四十里。上有池, 四时澄澈。其高处谓之龙子岭”。
西汉初元五年 (前44) 置,为侯国,属颍川郡。治所在今河南汝州市东。绥和元年 (前8) 为公国。元始四年 (4) 改为邟县。东汉建武二年(26) 复改为周承休县。十三年 (37) 废。
在今广东化州市旧城内。清光绪《高州府志》卷12:苏泽堂“在州署内,乾隆十二年建”。化州盛产橘,以“苏泽堂者为最佳,清风楼次之,红树又次之”。
隋置,属襄城郡。治所在今河南嵩县西南。隋末废。
①金置,属迁安县。即今河北迁安县东北四十里建昌营镇。②清置,属四川总督。驻地在宁远府 (今四川西昌市)。后废。(1)在辽宁省建昌县北部。县人民政府驻地。面积10.7平方千米。人口5.3万。镇人民政府驻
即彰八里。今新疆昌吉市。元 《长春真人西游记》 卷上: “又历二城,重九日至回纥昌八剌城,其王畏午儿与镇海有旧,率众部族及回纥僧皆远迎。”古城名。即今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昌吉市。初见于《突厥语大词典》,为
在今湖北谷城县东。《方舆纪要》 卷79谷城县: 袁曹洲 “在县东五里。相传曹操、袁术尝争渡于此,故名。今亦谓之袁曹渡”。
隋开皇初改安喜县置,属定州。治所即今河北定州市。大业初为博陵郡治。唐武德四年 (621)复为安喜县。古县名。隋改安喜县置,治今河北省定州市。为博陵郡治。唐武德四年(621年)复为安喜县。
①西魏置,属洋州。治所在今陕西西乡县东南。后废。②唐武德二年 (619) 置,属牢州。治所在今贵州凤冈县东北。贞观十四年 (640) 移治今凤冈县北。唐末废。北宋大观中复置,属承州。宣和中废。古县名。
在今浙江杭州市南。宋《淳祐临安志》卷10:“南自龙山浑水闸, 由朱桥自南水门入城,曰龙山河。”长十二里,置闸以限江潮,宋时滨江纲运,由此入城。后废。明时以河高江低,改闸为坝。元、明、清皆修浚之,今河道
即今河北任县北十四里大北张村。清同治《畿辅通志》卷51任县图:北有大北张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