恢武城
即喀什噶尔新城。清道光八年 (1828)筑,在今新疆疏勒县。光绪八年 (1882) 于此置疏勒州。二十八年 (1902) 改置疏勒府,1913年改置疏勒县。
即喀什噶尔新城。清道光八年 (1828)筑,在今新疆疏勒县。光绪八年 (1882) 于此置疏勒州。二十八年 (1902) 改置疏勒府,1913年改置疏勒县。
在今江西分宜县西北。《方舆纪要》卷87袁州府分宜县:杨江在“县西北四十里。东南流,会于秀江”。
北宋开宝六年(973)置,治所在云安县(今四川云阳县东云阳镇)。辖境相当今四川云阳县地。南宋末废。元至元十五年(1278)复置,属夔州路。二十年(1283)升为云阳州。北宋开宝六年(973年)置。治云
即今四川盐亭县东南榉溪。《舆地纪胜》卷154潼川府:可波水“在射洪县东,合梓潼江。有可波池,在永泰县”。《方舆纪要》卷71射洪县:可波水“在县东。流入盐泉县界, 合梓潼水”。
①元泰定四年 (1327) 置,属云南行省。治所即今云南凤庆县。辖境约当今云南昌宁、凤庆、云县地。明洪武十五年 (1382) 降为州,十七年(1384) 仍升为府,属云南布政司。清属云南省,置顺宁县为
亦作濯筋水。又名清水。即今陕西北部黄河支流延河。《元和志》卷3延州肤施县:“清水,俗名去斤水,北自金明县界流入。《地理志》谓之清水,其肥可然,鲜卑谓清水为去斤水。斤一作筋。”
元置,在今四川剑阁县东北剑门镇北剑门关。明废。元置,即今四川省剑阁县东北剑门关。明废。
在今广西苍梧县东北一百六十里东安河西岸。明、清置巡司于此。即今广西壮族自治区苍梧县东北东安。明正德六年(1511年)设巡检司于此。
在今贵州黎平县东南。《方舆纪要》卷121黎平府洪州泊里长官司:洒洞山“在司 (今洪州镇)西南。下有泉,曰洒洞泉,亦名神泉。明初俞海克蛮贼于此”。
即唐兀。元时蒙古人对党项族及其所建西夏政权的称号。
在今甘肃古浪县东。《清一统志·凉州府一》: 黑松林山 “在古浪县东四十五里。上多松”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