恒河
一名衡河。在今陕西安康市西北。《清一统志·兴安府一》 “恒河” 条引 《旧州志》: “衡河在州西北七十里。源出牛头山,自汉阴界来,曲折南行三百余里入月河。” 与月河合处有恒口镇。
一名衡河。在今陕西安康市西北。《清一统志·兴安府一》 “恒河” 条引 《旧州志》: “衡河在州西北七十里。源出牛头山,自汉阴界来,曲折南行三百余里入月河。” 与月河合处有恒口镇。
①在今广东新会市东南。《明史·地理志》 新会县:“南有沙村巡检司,本治大神冈,后迁仙洞村,又迁长沙村,后复故治。”②即今广东开平市北长沙镇。《明史·地理志》肇庆府开平县:“东南有沙冈巡检司,本治沙冈村
在今河北大城县东北。《方舆纪要》 卷11大城县: 黄汊河在 “县东北八十里,即易水下流,自文安县分流入境,又东北入武清县之三角淀”。
亦名紫港湖。在今湖南华容县西。《清一统志·岳州府一》: 焦圻水 “接流石首县焦山河,南入洞庭”。
清初置,为海盐场,直隶奉天府尹。在今辽宁大洼县西南常家屯。光绪中始设局于田庄台 (大洼县东南田庄台镇)。民国移至常家屯。
周代国名。曹姓。即邾。在今山东曲阜市东南南陬村。鲁穆公改称邹。《公羊》: 隐公元年 (前722),“公及邾娄仪父盟于眜”。注: “邾人语声后曰娄,故曰邾娄。”即“邹”。
在今江苏扬州市南门外宝塔湾古运河畔。明万历十年(1582)建于文峰寺内。为仿楼阁式砖木结构。七层八面。塔下文峰寺久废。唐鉴真和尚由此启航东渡日本。
即今江苏江阴市东南顾山镇。清乾隆三十三年 (1768) 置巡司于此。在江苏省江阴市东南部。面积25平方千米。人口2.6万。镇人民政府驻顾山,人口6700。明以前称顾山市,以山得名。1949年为顾山镇,
清嘉庆四年(1799)于福清旧县丞平潭地置,属福州府。治平潭(今福建平潭县)。辖海坛岛。1913年废厅,改为平潭县。民国《平潭县志》卷3:“按《关都记》:海坛山势远望如坛,故名。自唐以来皆沿用之,平潭
在今湖北仙桃市西。《水经·沔水注》:浐口水 “其水承大浐、马骨诸湖水,周三四百里,及其夏水来同,渺若沧海,洪潭巨浪,萦连江、沔”。
原拟自山西祁县东北白圭,向南筑至晋城,实际修至潞城为止,故亦称白潞支线。长174.8公里。为同蒲铁路支线。日伪于1941年修筑。1945年后被拆除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