找诗词>历史百科>地名来历>怒江

怒江

在今云南西部。唐代以来称怒江。《新唐书·地理志》: 永昌故郡 “又西渡怒江至诸葛亮城二百里”。顾炎武 《肇域志》 镇康州: 潞江“俗名怒江,出路蛮,经镇康,与大盈江合,入缅中”。《方舆纪要》 卷113: 潞江 “本名怒江,以波涛汹涌而名也”。乾隆 《丽江府志》 上卷: “怒人,居怒江边,与澜沧江相近。”


又称潞江。因河奔腾咆哮,声如怒吼,故名。又因水色呈暗黑,藏语称“那曲”,意即“黑水河”。怒族称阿怒日美,意为“怒族人居住区域的江”。《元混一方舆胜览》:镇康路(治今云南永德县东北),“潞江,俗名怒江,出路蛮,经镇康,与大盈江合,入缅中”。《读史方舆纪要》:潞江,“本名怒江,以波涛汹涌而名也”。即此。中国西南地区大河之一。源出青海、西藏边境唐古拉山南麓,斜贯西藏自治区东部,入云南省境折向南流,经怒江傈僳族自治州、保山市和德宏傣族景颇族自治州出国境入缅甸,称萨尔温江,在毛淡棉附近入印度洋的莫塔马湾。全长3200千米(中国境内长2013千米),流域面积32.5万平方千米(中国境内14.27万平方千米)。支流有南定河、枯柯河等。流经怒山、高黎贡山间,谷深流急,水力资源丰富。河流含沙量较少,水量丰富,河流出境处多年平均流量达2220米3/秒。沿岸植物资源丰富,多热带雨林,景色秀丽,为云南省主要旅游区之一。


猜你喜欢

  • 白驹山

    在今江苏丰县西南二十里。《方舆纪要》卷29徐州丰县:白驹山“地形高阜,相传汉高大会父老于此,歌白驹以留宾,因名”。《清一统志·徐州府一》:白驹山“明成化间,犹高三丈余,嘉靖末,屡经黄水沙壅,其迹渐平”

  • 新店驿

    在今湖南桃源县西南一百三十里。明、清置马驿于此。

  • 板渚

    黄河津渡名。在今河南荥阳市北北邙乡牛口峪附近。《水经·河水注》: “河水又东径板城北,有津谓之板城渚口。” 《隋书· 炀帝纪》: 大业元年(605) 开通济渠,“自板渚引河通于淮”。《元和志》卷5汜水

  • 彭城洲

    即彭城矶。在今湖南岳阳市东北。《宋书·谢晦传》: 元嘉三年 (426),谢晦自江陵带兵东下,“晦至江口,到彦之已到彭城洲,乃攻萧欣于彭城洲”。即此。《元和志》 卷27岳州巴陵县: “彭城洲,在县东北九

  • 吉安司

    明洪武二年(1369)置吉安巡司,属潮阳县。在��水都南山下(今广东潮阳市西)。二十七年(1394)移桂屿都(今潮阳市西北贵屿镇)。清乾隆元年(1736)改置于黄龙都峡山乡

  • 大坑山

    在今广东阳江市东南。《方舆纪要》卷101阳江县:大坑山“在县东南十里。有泉北流,溉田数百亩”。

  • 恺安城

    清乾隆三十七年 (1772) 筑,在今新疆吉木萨尔县。光绪二十年 (1894) 改名孚远城。二十八年 (1902) 置孚远县于此。清乾隆三十七年(1772年)筑,在今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吉木萨尔县北。光绪

  • 砥柱山

    又名底柱山、三门山。在今河南陕县东北黄河中。《尚书·禹贡》: 导河积石,“东至于底柱”。《水经·河水注》: “砥柱,山名也。昔禹治洪水,山陵当水者凿之,故破山以通河,河水分流,包山而过,山见水中,若柱

  • 雷川县

    南朝梁、陈间置,属南合州。治所在今广东雷州市西。隋大业初废入海康县。

  • 鲁山郡

    北周改鲁阳郡置,治所在鲁山县(今河南鲁山县)。隋开皇初废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