找诗词>历史百科>地名来历>归仁县

归仁县

①南朝梁置,属武建郡。治所在今湖北宜城市境。北周废入汉南县。

②隋开皇九年(589)改同昌县置,属巴州。治所即今四川平昌县。大业初属清化郡。唐属巴州。北宋乾德四年(966)省入曾口县。

③唐开元二十六年(738)置,属宥州。治所在今内蒙古鄂托克旗西。宝应后废。

④辽改强师县置,属通州。治所在今辽宁昌图县北四面城。金属咸平府。元废。

⑤北宋大中祥符九年(1016)改抚水县置,属羁縻安化中州。治所在今广西环江毛南族自治县东北明伦镇。元废。

⑥北宋大观元年(1107)改建隆县置,为孚州治。治所在今广西南丹县西南。四年(1110)州、县俱废。政和七年(1117)复置,宣和三年(1121)又废。


古县名。(1)隋开皇九年(589年)以平昌县改名,治今四川省平昌县。属清化郡。唐属巴州。北宋乾德四年(966年)废。(2)北宋大中祥符九年(1016年)以抚水县改名,治今广西壮族自治区环江县东北小环江西岸中州中里。属宜州。元废。(3)北宋大观元年(1107年)置,治今广西壮族自治区东兰县东北。为孚州治。四年废。政和七年(1117年)复置。宣和三年(1121年)又废。(4)金皇统三年(1143年)置,治今辽宁省昌图县北四面城。属咸平府。元废。


猜你喜欢

  • 招拉笔洞山

    在今西藏拉萨市内布达拉宫西南。山势陡峻,平地拔起,海拔3725米。上修碉堡、寺庙。喇嘛之业医者多居此,故称药王山。藏语称加波日,意为铁山。山下有一甘泉,原为达赖喇嘛专用。

  • 九峰山

    ①在今福建福州市北七十里。《清一统志·福州府一》:九峰山,“峰顶九出,峭拔若华,与芙蓉、寿山亦并称三山。有岭曰长箕岭,一名长岐岭,又名桃枝岭,路出古田、罗源二县”。②即今福建南平市南九峰山。明《寰宇通

  • 东淀

    即古雍奴薮。在今河北省东部,为诸淀泊之总称。《清一统志·顺天府一》:三角淀“按古时,惟三角淀最大,又当西沽之上,故诸水皆会入于此。今渐淤而小。《新志》:合相近诸淀泊,总谓之东淀云。延袤霸州、文安、大成

  • 江巴林寺

    亦名戎空寺。即今西藏昌都县城杂曲与昂曲汇流处之楮惹山上强巴林寺。藏语意为弥勒寺。明正统二年(1437)由喇嘛教格鲁派(黄教)创始人宗喀巴的门徒麦·江林喜绕桑布创建。为帕巴拉呼图克图坐床之所。

  • 大波

    在今广东湛江市东南坡头镇南。《清一统志·广东统部》:吴川营有把总驻大波。

  • 双捷墟

    即今广东阳东县西北漠阳江南岸双捷镇。清道光《阳江县志》卷1有双捷墟。

  • 罗获 (獲) 水

    在今四川营山县东北。《旧唐书·地理志》 宕渠县: “旧治长乐山,长安三年移治罗获水。”

  • 东佳城

    亦作东家城、栋嘉城。在今辽宁抚顺市南。明万历十三年(1585)东佳等四城酋长袭击努尔哈赤,即此。又作东家城(《清太祖武皇帝实录》)、栋嘉城(《圣武记》)。在今辽宁省抚顺市南。明万历十三年(1585年)

  • 绵山

    ①在今山西平定县东。《方舆纪要》 卷40平定州: 绵山 “在州东九十里,一名紫荆山。周三十里,泽发水出焉”。《清一统志·平定州》 云: “旧传介子推避晋文公处,中有介子推庙。”②又名介山。在今山西介休

  • 朝水

    即今河南邓州市南之刁河。《水经· 淯水注》: 朝水 “出西北赤石山,而东南径冠军县界,又东南径穰县故城南……朝水又东径朝阳县故城北,而东南注于淯水”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