归义
唐方镇名。大中五年(851)改河西节度使置,治所在沙州(今甘肃敦煌市西)。辖境相当今甘肃河西走廊。北宋时陷于西夏。
唐方镇名。大中五年(851)改河西节度使置,治所在沙州(今甘肃敦煌市西)。辖境相当今甘肃河西走廊。北宋时陷于西夏。
即今河北平泉县西五十里七沟镇。清于此设外委驻守。
在今宁夏青铜峡市南黄河西岸陡峭山坡上。明嘉靖《宁夏新志》卷2:“一百八塔寺,在硖口山内,以塔数名。”为元塔。系为三角形的大型塔群。最上端的一座形体较大,其余各排较小。造型分别为覆钵式、宝瓶式、葫芦式的
北宋置,属永春县,即今福建大田县东南济阳镇。相近有矿山,产铁。《元丰九域志》 卷9泉州永春县有倚洋铁场。
唐个失蜜国都城。在今克什米尔斯利那加。《新唐书·西域传》: 个失蜜国 “王治拨逻勿逻布逻城,西濒弥那悉多大河”。唐玄奘 《大唐西域记》 卷3: 迦湿弥罗国 “国大都城西临大河,南北十二三里,东西四五里
一名岸门。在今河南许昌县西北。《续汉书·郡国志》 颍川郡颍阴县: “有岸亭。”
即今广西浦北县北乐民镇。清同治《广东图说》卷61:合浦县东北有乐民墟。
在今山东济南市大明湖南岸。《清一统志·济南府二》: 鹊华桥 “古名百花桥,元易今名。遂以百花名其南桥。两桥相望,中为百花洲,洲上有百花台。环湖有七桥,今惟百花、泺源二桥。曾巩诗: 从此七桥风与月,梦魂
在今湖南保靖县南,接吉首市界。《清一统志·永顺府》:吕洞山“在保靖县东南百五十里,接乾州厅界”。清严如熤《苗疆险要考》:吕洞山在“(乾州)城西北五十里。绵亘数十里,复山叠嶂,其北麓为保靖之夯沙、夯略各
即谷和县。治所在今四川黑水县西南。《旧唐书·地理志》、《寰宇记》卷81作“谷利县”。
明洪武十四年 (1381) 置,属松潘卫。治所在今四川松潘县境。《明史·陈怀传》: “宣德六年,松潘勒都、北定诸族暨空郎、龙溪诸寨番复叛。怀遣兵战败,指挥安宁等死者三百余人。” 后废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