建宁左郡
或作建宁郡。南朝宋置,属豫州。治所在今湖北麻城市西南。大明八年 (464) 改为建宁左县。南齐复置建宁左郡,属司州。东魏改为北建宁郡。北周改为建宁郡。隋开皇初废。
或作建宁郡。南朝宋置,属豫州。治所在今湖北麻城市西南。大明八年 (464) 改为建宁左县。南齐复置建宁左郡,属司州。东魏改为北建宁郡。北周改为建宁郡。隋开皇初废。
宋大理置,属永昌府。在今云南昌宁县西南湾甸坝子。元属镇康路。明改湾甸州。
在今青海民和回族土族自治县南古鄯镇。《资治通鉴》:东晋隆安二年(398),南凉秃发乌孤“进击(梁)饥,大破之。饥退屯龙支堡”。即此。北魏于此置金城县,西魏改名龙支县。在今青海省民和回族土族自治县南古鄯
在今安徽宣州市南郊双羊山麓。梅尧臣(1002—1060) 字圣俞。宣城 (今宣州市) 人。世称“宛陵先生”。北宋著名诗人。嘉庆五年 (1060) 卒于京师汴京 (今河南开封),次年归葬于此。有墓碑、墓
十六国前凉置,治所在枹罕县 (今甘肃临夏市西南)。西秦乞伏炽盘迁都于此。北魏初改置袍罕镇,移治今临夏市。太和十六年 (492) 复为河州。辖境相当今洮河、大夏河中下游流域,湟水下游及桑园岥积石峡间黄河
在今湖南永顺县东南。明置长官司于此。
金大定二十二年 (1182) 改保德军置,治所在保德县 (今山西保德县)。元属冀宁路。明属太原府,洪武七年 (1374) 降为县,九年 (1376)复升保德州。清雍正二年 (1724) 升为直隶州。辖
即今黑龙江省东南部松花江支流牡丹江。《金史·世纪》: “苏滨水民不听命,使斡带等至活罗海川,召诸官僚告谕之。” 即此。
在今湖南桂阳县北九十里。《舆地纪胜》卷61桂阳军: 宫市县城 “在平阳县北九十里”。《方舆纪要》 卷80桂阳州 “晋宁城” 条下: “又宫市城,在州北九十里。《志》 云,东晋置县,寻废。今正史不载。或
北周天和元年 (566) 置,为扶州、龙涸郡治。治所即今四川松潘县。隋属同昌郡。唐武德元年 (618) 为松州治。广德元年 (763) 废。古县名。隋改甘松县置,治今四川省松潘县。为扶州治。后属同昌郡
原名大麻川。在今甘肃白银市平川区东南共和乡。北宋崇宁二年(1103)建怀戎堡。明成化十年(1474)改建打剌赤堡。集镇名。在甘肃省白银市平川区东部、屈吴山北麓。共和乡人民政府驻地。人口 4800。汉、