廊下市
亦作廊厦市。即今浙江余姚市西北朗霞镇。清光绪 《余姚县志》 卷1 《市肆》 有廊下市。
亦作廊厦市。即今浙江余姚市西北朗霞镇。清光绪 《余姚县志》 卷1 《市肆》 有廊下市。
即今福建建阳市西境界首,接邵武市界。明嘉靖 《建阳县志》 卷3: 界首街 “在北洛里”。清《乾隆内府舆图》: 建阳县西有界首。
在今甘肃甘谷县北五里。《续汉书·郡国志》: 汉阳郡冀县有缇群山。宣统 《甘肃新通志》 卷6: 缇群山 “平峦叠翠,势若旗鼓。昔汉通西域,以缇骑三千憩此”。
北宋置,在今浙江杭州市北。《清一统志·杭州府》:江涨桥镇“在仁和县北九里。有桥跨官河。明洪武中设税课司”。古镇名。北宋端拱元年(988年)置,在今浙江省杭州市武林门北。
北魏置,属东益州。治所在苌广县(今四川广元市北嘉陵江西岸广坪河口附近)。后废。
在今陕西西安市东北灞桥东。清同治六年(1867)十二月,西捻军张宗禹部在此痛击清军,湘军提督刘厚基、道员黄鼎败走,汉中镇总兵萧德扬、记名提督杨德胜、萧集山、萧长青、道员萧德纲等被杀,谭玉龙部被围三昼夜
在今湖南望城县西北。《元和志》 卷29长沙县: “故尉城,在县西北七十里。孙权以程普为长沙县西部都尉,以防关羽,因立此城。”
即今湖北武昌县 (纸坊镇) 西南五十四里法泗镇。清光绪 《湖北全省分图》: 江夏县 (今武汉市武昌区) 西南有法泗洲市。
即“南陵”。在今陕西西安市东南二十余里白鹿原上太康村附近。《资治通鉴》:唐建中四年(783),朱泚作乱,刘德信率兵自汝州讨伐,“与泚众战于见子陵,破之”。即此。
又称掖邑。战国时齐地。即今山东莱州市。《战国策·齐六》: 齐王 “益封安平君以夜邑千户”。又,鲁仲子对田单曰: “当今将军东有夜邑之奉,西有菑上之虞。” 汉刘向 《说苑·指武》 作 “掖邑”。古邑名。
春秋时国名,在今湖北仙桃市西南沔城。《姓觿》 卷9: “ 《姓考》 云,古有复国,嬴姓,灭于夔,因氏。” 《路史·后纪》 亦有复国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