找诗词>历史百科>地名来历>应天府

应天府

①北宋景德三年(1006)改宋州置,治所在宋城县(今河南商丘县南),为京东路治。辖境相当今河南商丘市及商丘、宁陵、柘城、虞城、夏邑、山东曹县等地。大中祥符七年(1014)建为南京。熙宁七年(1074)为京东西路治。金天会八年(1130)改为归德府。

②元至正十六年(1356)朱元璋改集庆路置,属江南行中书省。治所在上元、江宁县(今江苏南京市)。辖境相当今江苏江南大茅山、溧阳以西,和江北的江浦、六合县地。明初定都于此,正统六年(1441)定为南京。清顺治二年(1645)改为江宁府。


(1)北宋景德三年(1006年)升宋州置,治宋城县(今河南商丘市南)。辖境相当今河南省宁陵县以东(永城市除外)地区。为京东西路治所。大中祥符七年(1014年)建为南京。金天会八年(1130年)改名归德府。(2)元至正十六年(1356年)朱元璋改集庆路置,治上元、江宁两县(今江苏南京市)。辖境相当今江苏省江南大茅山、溧阳市以西和南京市浦口区、六合区地。明初定都于此,永乐后定为南京。清代改名江宁府。


猜你喜欢

  • 千里松林

    即平地松林。在今河北围场满族蒙古族自治县和内蒙古克什克腾旗一带。

  • 莲塘堡

    明嘉靖三十三年 (1554) 建,在今广东阳东县东北合山镇北。《方舆纪要》 卷101阳江县:莲塘堡 “在县西六十里。防阳春、恩平六山浪贼路”。明嘉靖三十三年(1554年)筑,在今广东省阳江市东北。

  • 松山寺堡

    明置,属宁远卫。在今辽宁葫芦岛市西北。《方舆纪要》 卷37宁远卫: 松山寺堡 “在卫东北四十里。堡东有庙儿山,可屯兵”。

  • 岜笔山

    在今广西德保县北。《明一统志》卷85镇安府:岜笔山“在府城北。上有数峰相连”。

  • 博畔镇

    唐置,属潘水县。在今广东吴川市东南大山江镇之博茂。古镇名。在今广东省吴川市南。唐属潘水县。

  • 逢关陂

    在今山东聊城市北。《资治通鉴》: 东晋太元十一年 (386) 十二月乙酉,“燕主垂攻吴深垒,拔之。……垂进屯聊城之逢关陂”。在今山东省聊城市北。《资治通鉴》:东晋太元十一年(386年),后燕寺人吴深叛

  • 布尔噶台

    在今内蒙古化德县东北七号村一带。清为察哈尔左翼正白旗驻地。

  • 广宴亭

    在今湖北武汉市武昌西樊山。《清一统志·武昌府二》:广宴亭“在武昌县西樊山。唐广德中,樊口津吏欲为候舍,元结验之图记,以为故孙吴游宴地,乃谕县令马珦建亭,名曰广宴。结为之记”。在今湖北省武汉市武昌西樊山

  • 化召县

    南朝梁、陈间于废宋元县置,属新会郡。治所在今广东新会市境。隋开皇十年(590)废入新会县。

  • 岭营

    又作岭谿、林谿。即今西藏浪卡子县东南林区。“林”,藏语意为洲。清乾隆间置,在今西藏自治区浪卡子县东南林区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