找诗词>历史百科>地名来历>广济寺

广济寺

①在今北京市西城区阜城门内大街东口。原为金中都北郊的西刘村寺。明天顺元年(1457)重建,改名弘慈广济寺。简称广济寺。此后曾多次扩建。1934年1月火灾,庙内正殿及后殿烧毁大半,次年重建。主要有山门、天王殿、大雄宝殿、观音殿(圆通殿)和藏经阁(舍利阁)等。

②又称大佛寺。在今辽宁锦州市内。明《辽东志》卷1锦州:大广济寺“在城内”。寺建于辽,后毁。清道光九年(1829)重建。有佛殿、关帝殿、天王殿及碑亭、配殿等。寺西有天后宫,寺前有辽清宁三年(1057)建的八角实心十三级密檐式砖塔一座,塔檐已脱落。现该寺为锦州博物馆馆址。

③在今安徽芜湖市赭山西南麓。始建于唐乾宁年间。原名永清寺。北宋大中祥符年间改今名。历代多次修葺,咸丰时毁于兵火,光绪时重建。殿宇依山构筑,分三重,后殿比前殿高10余米。世传寺内藏有唐至德二载(757)所铸纪念金地藏(地藏菩萨)的金印。昔时朝九华山者,必先于此进香,故又有小九华之称。寺旁滴翠轩为宋黄庭坚读书处。


在北京市西城区阜成门内。金末始建,为西刘村寺。元末毁于火灾,明天顺元年(1457年)重建,成化二年(1466年)赐名“弘慈广济寺”。1935年再次重建。占地2.3万平方米。坐北朝南,主要有山门、天王殿、大雄宝殿、观音殿、藏经阁等建筑。寺内珍藏很多佛教文献和其他文物。


猜你喜欢

  • 屈海

    即今青海省东部之青海湖。《北史·吐谷浑传》: “吐谷浑北有乙弗敌国,国有屈海,海周千余里。” 即此。

  • 唐昌县

    ①唐武德四年 (621) 改隋昌县置,属定州。治所在今河北定州市东南邢邑。天宝元年 (742)改名陉邑县。②唐仪凤二年 (677) 置,属益州 (后属彭州)。治所在今四川郫县西北唐昌镇。长寿二年 (6

  • 南陆浑县

    东魏武定二年 (544) 置,为伊阳郡治。治所在伏流城 (今河南嵩县东北二十四里陆浑村)。西魏属河南郡。隋开皇初改为伏流县。古县名。东魏置,治今河南省嵩县东北。属伊川郡。隋开皇初改名伏流县。

  • 朱居槃国

    亦作朱驹波、悉居半、朱居、朱居波、朱俱槃。在今新疆叶城县西南棋盘乡。《魏书·世祖纪》:景明三年(502),疏勒、朱居槃等“并遣使朝贡”。

  • 建德郡

    北燕置,北魏属营州。治所在白狼城(今辽宁喀喇沁左翼蒙古族自治县西南黄道营子)。辖境相当今辽宁大凌河上游建昌县一带。隋开皇初废。

  • 广济驿

    在今浙江江山市南。《方舆纪要》卷93常山县:广济驿“在县城东”。《清一统志·衢州府》:广济驿“在江山县南……顺治十二年始移常山之广济驿于此”。

  • 登相堡

    明置,属宁番卫。在今四川喜德县西北深沟乡北登相营。清设外委驻防。

  • 陇竿城

    又作陇干城、笼干城。北宋筑,即今宁夏隆德县。《元丰九域志》卷3顺德军:“庆历三年,以渭州陇竿城置军。”即“笼竿城”。

  • 汧川

    古水名。又作汧水。即今陕西省西部渭河支流千水。十六国时为羌人所居,称为汧川羌。

  • 杨柑墟

    即今广东遂溪县西之杨柑镇。《清一统志·雷州府》:杨柑墟“在遂溪县西南。本朝嘉庆十五年,设县丞一员驻此”。在今广东省遂溪县西南杨柑。清嘉庆十五年(1810年)设遂溪县县丞驻此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