找诗词>历史百科>地名来历>广德寺

广德寺

①原名云居寺。在今湖北襄樊市襄阳城西二十六里。建于隋唐时期。唐皮日休《过云居寺玄福上人旧居》诗指此。明景泰年间重修后改名广德寺。现存大殿及殿后之多宝塔。大殿为单檐硬山顶式,系清代重修。多宝塔建于明弘治七年(1494)至九年间,为砖石结构,通高17米。台座八角形,高10余米。四面券门,南面嵌多宝佛塔石匾一方。台座上分立五塔,正中一塔为覆钵式塔,体量较大,四隅小塔为六角形密檐式实心塔。塔下有雕刻精细的石制须弥座。广德寺多宝塔1988年定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。

②在今四川遂宁市西郊卧龙山麓。始建于唐,名普济寺(禅林寺),北宋改为广利寺,明改为广德寺。《舆地纪胜》卷155遂宁府:广利寺“在小溪县西五里。岩壑之胜, 甲于一方”。今寺为明、清建,为七殿一坊一桥的九重宫殿式建筑。多为明代建筑群体,至今保存完好。内有守建舍利塔,宋至清碑数通。


原名云居寺。在湖北省襄樊市襄阳城西约13千米处。系汉唐以来古多宝佛塔刹,唐人皮日休曾有《过云居寺玄福上人旧居》诗,记述寺当年景象。明景泰年间重建后,改名广德寺。现存天王殿、藏经楼及楼后的多宝佛塔,与新修的大雄宝殿已形成一组完整的寺院建筑。藏经楼为重檐硬山顶式,系清代重修。大雄宝殿重檐九脊,翼角翚飞。多宝佛塔建于明弘治七年(1494年)至弘治九年间,为砖石仿木结构,通高约17米,其底层塔座为八方形,上叠浅檐,下奠矮基,砖砌角柱,石雕螭首。四面石砌券门,正门上方石额刻“多宝佛塔”四字。座上复建五塔耸立。居中央者为喇嘛塔,四隅为六角亭式塔,均置于镌刻精细的石座之上。在台座及小塔的外壁,都嵌有石雕佛龛,每龛供石佛一尊,风姿俊逸,古雅端庄。塔体造型庄重挺拔,别具风格。多宝佛塔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。

广德寺


猜你喜欢

  • 南新丰 (豐) 县

    北魏孝昌三年 (527) 置,为渭南郡治。治所在今陕西渭南市东南四里。西魏废帝三年 (554) 改名渭南县。

  • 白泥营

    在今广东高要市西北。《方舆纪要》卷101肇庆府高要县:白泥营“在府西百三十里,宏(弘)治六年设”。

  • 孟家楼

    即今湖北老河市东北孟楼镇。民国 《湖北通志》 卷34光化县: 孟家楼 “一名新兴集。接河南邓州界,惟西南隅属县辖。在城东北四十五里”。

  • 玄冥池

    即阔滦海子。今内蒙古呼伦贝尔盟东部之呼池湖。明金幼孜《北征录》:永乐八年(1410)六月初二,“午经阔滦海子……上曰:‘此水周围千余里,斡难、胪朐凡七河注其中,故大也。’遂赐名曰玄冥池”。

  • 赖亭

    在今河南商城县南。《方舆纪要》 卷50商城县: 赖亭,“ 《志》 云,殷城县有赖亭”。

  • 丰乐堡

    在今河北肃宁县东十五里。《方舆纪要》卷13肃宁县“南阳务”条下载:“丰乐堡在县东。亦宋置戍守处。”

  • 鸦儿看

    押儿牵。元代地名。即今新疆莎车县。《清一统志·叶尔羌》: “旧对音叶尔奇木,或曰叶尔钦。《元史》 旧作鸦儿看,亦作押儿牵,今改正。”古城名。又作鸭儿看、押儿牵、牙儿干、也里虔。即今新疆维吾尔自治区莎车

  • 班勒纥城

    亦作班城、班里城、巴里黑、把力黑、板勒纥、必里罕。即今阿富汗北境巴尔赫。《元史·太祖纪》: 十六年 (1222),“秋,帝攻班勒纥等城”。后为察合台汗国属地。

  • 亦作弊、邲。西周邑,春秋为郑地。在今河南郑州市东。《史记·郑世家》: “东徙其民雒东,而虢、郐果献十邑。” 虞翻曰: “十邑谓虢、郐、鄢、蔽、 补、 丹、 依、 㽥、 历、 莘也。”古邑

  • 吕四场

    北宋太平兴国间置,即今江苏启东市北吕四镇。《方舆纪要》卷23海门县:吕四场“俗传以吕仙四至此而名”。《嘉靖东南平倭通录》:嘉靖三十四年(1555),倭寇“流劫狼山、利河等镇, 吕四、余西等场”。清置巡