找诗词>历史百科>地名来历>常道观

常道观

在今四川都江堰市西南青城山。一名延庆宫。《方舆胜览》 卷55永康军: 延庆宫 “自会庆宫西行一二里,有观曰常道,乃古黄帝祠。观乃隋时建,有张天师遗迹及唐明皇御札碑,其南有六时水,六时洒水以代晷漏”。


又称天师洞。在四川省都江堰市青城山腰。相传因东汉天师张道陵曾于此传道,故名。洞在山腰混元顶下峭壁间,祀天师塑像,沿壁有廊可通。观重建于隋大业年间,名延庆观,唐改称常道观,今沿用。现存殿宇重建于清末,主殿为三皇殿。重檐回廊,雄踞高台,气势宏伟。殿内供伏羲、神农、轩辕三皇圆雕石刻像各一尊,像高90厘米,为唐开元十一年(723年)刻石。三皇殿内历代石木碑刻甚多,著名的有唐玄宗诏书碑、飞龙鼎、明代木刻花瓶等。观前右方有古银杏一株,高数十米,枝叶扶疏,传为张道陵所植。观东不远处有三岛石,危岩三岛,传为天师降魔时所劈,今石上有“降魔”二字。旁有泉水环流,浓阴蔽日,为避暑胜地。


猜你喜欢

  • 兴寿村

    即今北京市昌平县东三十里兴寿乡。清光绪《昌平州志》卷4:东“兴寿村。《采访册》:距城三十里”。

  • 金竹隘

    在今广西阳朔县西北。《清一统志 ·桂林府二》: 金竹隘在 “天鹅、都利二山之间。明嘉靖初,建关门于此”。在今广西壮族自治区阳朔县西北。明嘉靖初建关门于此。

  • 积庆镇

    金置,属宁河县。在今甘肃和政县境。

  • 黄沙溪

    在今福建罗源县西北。《清一统志·福州府一》 “起步溪” 条: “又黄沙溪在县西北,流入九龙溪。”

  • 俱利县

    ①北魏置,属渑池郡。治所在今河南渑池县西。西魏属河南郡。北周大象中废。②东魏兴和中侨置,属渑池侨郡。治所在今河南卫辉市附近。北齐废。古县名。东魏置,治今河南省渑池县西。属渑池郡。寻废。

  • 板蚌

    即今云南广南县东南九十里板蚌乡。清有经制外委驻此。壮语 “板” 为村寨,“蚌” 为低凹,“板蚌” 意即低凹的村寨。集镇名。在云南省广南县东部、平密河与西洋江交汇处。板蚌乡人民政府驻地。人口 1200。

  • 风门关

    在今广东乳源瑶族自治县西。《方舆纪要》卷102乳源县:风门关“在县西风门山下”。

  • 中左翼右旗

    又称西路中左翼右旗。清乾隆二十一年(1756)设,属蒙古扎萨克图汗部。旗府驻地在今蒙古国库苏古尔省新依德尔北。

  • 隘口场

    在今四川秀山土家族苗族自治县西南峻岭乡。清光绪 《秀山县志》 卷1: 平茶里 “隘口,县西六十里”。1934年贺龙红三军在场西南百岁村驻扎,建司令部于此。

  • 营里镇

    (1)在河北省晋州市南端。面积46平方千米。人口3.4万。镇人民政府驻营里,人口4100。1953年设乡,1958年撤乡并入总十庄公社。1961年析置营里公社,1984年复乡,1994年改镇。产小麦、