找诗词>历史百科>地名来历>巴公原

巴公原

在今山西晋城市北二十五里巴公镇。《资治通鉴》:五代周显德元年(954),“北汉主以中军陈于巴公原”。胡三省注:“巴公镇在晋城东北。”


即今山西省泽州县北部巴公镇。《资治通鉴》:五代周显德元年(954年),北汉主南侵,以中军陈于巴公原,周主大败汉兵。即此。


猜你喜欢

  • 南州津

    即采石津。在今安徽马鞍山市西南采石矶江口。《陈书·宣帝纪》: “自今有罢任之徒,许分留部下; 其已在江外,亦令迎还,悉住南州津里安置。”又称南津。即今安徽省马鞍山市西南采石。南朝梁普通七年(526年)

  • 勐 (猛) 住

    即今云南景谷傣族彝族自治县西南一百零八里碧安乡 (勐主街)。清有把总、外委把总驻防。

  • 甘山

    又名大绀山。在今广东云浮市西北。《方舆纪要》卷101罗定州东安县:甘山“高七百余丈,周百余里。上有龙头潭,悬流如瀑布”。《清一统志·罗定州》:大绀山“在东安县(今云浮市)西北十五里。《旧志》:一名甘山

  • 思茅厅

    清雍正十三年 (1735) 分车里九土司及攸乐地置,属普洱府。治所即今云南思茅市。1913年废为县。清雍正十三年(1735年)置,治今云南省思茅市。属普洱府。辖境相当今云南省思茅市地。1913年废厅,

  • 柔远城

    在今四川汶川县南。《新唐书·李德裕传》: 太和中,李德裕 “作柔远城,以扼西山吐蕃”。不久废。唐太和年间筑,在今四川省荥经县西。

  • 茅津渡支线

    从今山西运城市至茅津渡 (今平陆县南)。为同蒲铁路支线。抗日战争前建成。

  • 光门

    指汉长安城北面西头的横门。在今陕西西安市西北六村堡乡关庙村与相家巷一带。《三辅黄图》卷1:“长安城北出西头第一门曰横门。《汉书》虒上小女陈持弓走入光门,即此门也。”

  • 温汤水

    在今湖北京山县南。《元和志》 卷21京山县: 温汤水 “在县南十五里。拥以溉田,其收数倍。流经其家,多凶”。西魏置温州以此名。

  • 平介县

    即铁北县。治任庄(在今山西平遥县北)。

  • 黑龙宫

    即今黑龙江省尚志市西北黑龙宫镇。清属吉林长寿县。《清史稿·地理志》 长寿县: 官商路“西黑龙宫达宾州”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