小梅关岭
又名小梅岭。在今江西大余县境内。《方舆纪要》卷88南安府大庾县:小梅关岭“有二,一在府北一里,与梅关相对;一在府西南十五里,较梅岭差平小。《志》云,小梅关,相传唐开元以前入粤之路, 由此渡章水滩,故名”。
又名小梅岭。在今江西大余县境内。《方舆纪要》卷88南安府大庾县:小梅关岭“有二,一在府北一里,与梅关相对;一在府西南十五里,较梅岭差平小。《志》云,小梅关,相传唐开元以前入粤之路, 由此渡章水滩,故名”。
即今江苏涟水县西北高沟镇。1944年4月,新四军三师十旅主力和七旅一部,在地方武装、民兵的配合下,连克高沟、杨口及周围据点十四处,歼灭日伪军二千二百余人,毙伤从灌云县新安镇、大伊山等地来援的日军一百四
即今吉林永吉县西北大绥河镇。清光绪《吉林通志》卷15吉林府《屯镇》:正西“四十五里大水河屯”。民国熊知白《东北县治纪要》吉林永吉县:“县属大水河,位于县市与长春道路上交叉点。”
唐贞元二十一年 (805) 置,属江陵府。治所即今湖北荆门市。唐末废。明洪武九年(1376) 改荆门州复置,属荆州府。治所即今荆门市。十三年 (1380) 复改为荆门州。1912年废州为荆门县,属湖北
唐贞观中以奴赖部置,属云中都督府。为羁縻州。当在今内蒙古乌兰察布盟西部。唐羁縻州。确址不详。贞观二十三年(649年)以突厥部置,属云中都督府。后侨治夏州朔方县(今陕西靖边县北白城子)界。
①西魏废帝三年 (554) 改南荆州置,治所即今湖北枣阳市。隋大业初改为舂陵郡。唐武德三年(620) 复为昌州。五年 (622) 废。②唐武德二年 (619) 置,治所在蒲县 (今山西蒲县)。辖境相当
一名费滑。周封国。姬姓。原都于今河南睢县西北。后徙都于费(今河南偃师市东南府店镇北二里)。《春秋》 庄公十六年 (前678) 十二月,“会齐侯、宋公、陈侯、卫侯、郑伯、许男、滑伯、滕子同盟于幽”。杜注
即今贵州黎平县东南地青乡。《方舆纪要》卷121黎平府:地青寨在“府南六十里”。
一名羌源河。即今陕西旬邑县东南七里川、羌家河。 《清一统志·邠州》:七里川“在淳化县北四十里。源出石门山, 自三水县西南,流为七里川,又径三里原为姜源河,又西南入泾”。
春秋晋置,在今山西孝义市北十里大虢城。《左传》:宣公十五年(前594),晋侯“赏士伯以瓜衍之县”,即此。古县名。春秋时晋置,治今山西省孝义市北。《左传》宣公十五年(前594年):晋侯“赏士伯以瓜衍之县
即北魏益州、西益州。治所在今四川广元市。《隋书·地理志》 义城郡:“后魏立益州,世号小益州。梁曰黎州。西魏复曰益州,又改曰利州。”此后广元有小益州之称,《舆地纪胜》卷184利州:“《图经》:时人又呼为