找诗词>历史百科>地名来历>宾州

宾州

①唐贞观五年 (631) 置,治所在岭方县(今广西宾阳县东南古城村)。《舆地纪胜》 卷115宾州: “ 《郡国志》: 宾州以宾水得名。” 辖境相当今广西宾阳县地。天宝元年 (742) 改为安城郡,至德二载 (757) 改为领方郡,乾元元年 (758) 改为宾州。北宋开宝五年 (972) 废。次年复置,移治今宾阳县北十里新宾镇。元初升为宾州路,后复降为宾州。明洪武二年(1369) 以州治岭方县省入。清雍正三年 (1725) 升为直隶州。辖境相当今广西宾阳、来宾、上林、武宣等县地。十二年 (1734) 降为散州,属思恩府。1912年改为宾县,寻改宾阳县。

②辽统和十七年 (999) 置,属辽阳府。治所在今吉林农安县东北红石垒 (在伊通河注入松花江处西南)。辖境约当今吉林伊通河与松花江合流处一带。后废。元、明置驿站于此。


(1)唐贞观五年(631年)置,治领方(今广西宾阳县南)。辖境相当今广西壮族自治区宾阳县地。天宝元年(742年)改为安城郡,至德二载(757年)改领方郡。乾元元年(758年)复为宾州。宋以后扩大。元升为路,辖境相当今宾阳、上林二县及来宾市西部等地。后复降为州。明初以州治领方省入。清雍正三年(1725年)升为直隶州。辖境扩大,相当今宾阳、来宾、上林、武宣等县市地。十二年降为散州,不辖县。宣统三年(1911年)改为宾县。(2)辽统和十七年(999年)置,治今吉林省农安县东北松花江和伊通河交汇处红石垒附近。天庆四年(1114年)属金。金废。


猜你喜欢

  • 轵道

    ①古道路名。在今河南济源市境,为豫北平原进入山西高原孔道。《水经·河水注》 引 《竹书纪年》: 梁惠成王十三年,“我取轵道与郑鹿”。《战国策·赵策》: 苏秦说赵王,“秦下轵道则南阳动”。②亦作枳道。秦

  • 边外

    泛指清康熙年间所筑柳条边以东地区,包括今吉林、黑龙江两省及俄罗斯斯塔诺夫山(外兴安岭)以南,黑龙江下游,乌苏里江以东及库页岛。清杨宾《柳边纪略》卷1:“东北柳条边内外设将军三:曰盛京将军, 曰宁古塔将

  • 邯台集

    即今河北新乐市东二十五里邯邰镇。清同治《畿辅通志》卷50新乐县图:东南有邯台集。

  • 黄金山

    ①古为金山。在今辽宁大连市旅顺口东。《清 一统志 ·奉天府一》: 黄金山 “在宁海县 (今大连市金州区) 西南界,唐书作金山”。②在今江西都昌县东北,接波阳县界。《舆地纪胜》 卷25南康军: 黄金山

  • 通泉县

    ①隋开皇三年 (583) 改通井县置,属新州。治所在今四川射洪县东南洋溪镇。大业初属新城郡。唐武德初属梓州。大历二年 (767) 属遂州。宋属潼川府。元至元二十年 (1283) 废入射洪县。②元至元十

  • 集贤驿

    在今四川万县市东。《方舆纪要》 卷69万县: 集贤驿 “在县东五里,水驿也”。清裁。

  • 蓬山

    在今四川营山县东北七十里。《寰宇记》 卷139蓬州: “因蓬山以为名。” 《方舆纪要》 卷68营山县: 大蓬山,“ 《志》 云: 蓬山有朝阳洞,空阔可容数百人。久塞。万历中开”。

  • 石围口山

    在今广东恩平市西北二十里。《方舆纪要》卷101肇庆府恩平县:石围口山“卓立江口,巉岩峭绝”。

  • 王大人屯

    明置,即今辽宁辽阳县西北王大人屯。清乾隆《钦定盛京通志》卷25承德县:浑河“又南绕盛京城南,至辽阳州西北王大人屯,太子河自东来会”。

  • 独流口

    即今天津市静海县北独流镇。《资治通鉴》: 五代周显德六年 (959),世宗北伐契丹,亲率水军自乾宁军沿流而北,“至独流口,溯流而西”,即此。即今天津市静海县北独流镇。《资治通鉴》:五代周显德六年(95