宝应寺
在唐长安城道政坊,今陕西西安市内。宋敏求 《长安志》 卷9: 宝应寺 “ 《代宗实录》 与 《会要》 曰: ‘本王缙宅。缙为相,溺于释教,妻李氏,实妾也。大历四年,以疾请舍宅为寺。代宗嘉之,赐以题号。’”寺内有韩斡等人绘画。
在唐长安城道政坊,今陕西西安市内。宋敏求 《长安志》 卷9: 宝应寺 “ 《代宗实录》 与 《会要》 曰: ‘本王缙宅。缙为相,溺于释教,妻李氏,实妾也。大历四年,以疾请舍宅为寺。代宗嘉之,赐以题号。’”寺内有韩斡等人绘画。
即今吉林农安县南合隆镇。旧属长春。《吉林乡土志》:“大合隆,地据新开、伊通二河之中,昔日修河成功,立此名以镇之。其后有小合隆设立,因此命名为大合隆。”(1)在吉林省农安县南部。面积148平方千米。人口
唐东都宫殿。在今河南洛阳市隋唐故城内。《元河南志》载:太仪殿“在庄敬之西”。
即阿拉坦额莫勒。今内蒙古新巴尔虎右旗驻地阿拉坦额莫勒镇。
在今江西宁都县城西北十里翠微峰 (金精峰)。《清一统志·宁都州》: 魏禧 “宁都人,结庐金精之翠微峰,与南昌彭士望、林时益,同邑李腾蛟、邱维屏、彭仕、曾灿及兄祥、弟礼等九人为易堂学”。世称 “易堂九子
在今河南孟津县东六十二里。《清一统志·河南府二》:叩马村“相传夷、齐叩马谏武王处”。
西魏废帝二年 (553) 改武功县置,属安都郡。治所在今四川剑阁县西南八十里武连镇南五里。隋属普安郡。大业九年 (613) 移治今武连镇。唐武德初属始州。先天二年 (713) 属剑州。天宝初属普安郡。
在今河南淮阳县城北三里。淮阳古为陈国,传太昊(即伏羲)都宛丘,死后葬此。春秋时已有陵墓。汉代在陵前建祠。宋太祖赵匡胤诏立陵庙,又大事建筑。明太祖朱元璋曾亲临祭祀。明、清两代对陵园建筑屡加修葺。整个陵域
在今缅甸北部南太白江北岸的卡拉阳。清代属腾越州, 为万仞关控制地带。见《神护关图》。
在今江西定南县西南。《方舆纪要》卷88赣州府定南县:五虎岩“在县城(今老城镇)东南,接和平县界。《志》云,县城南隔河不一里,以山顶分水为界,即和平县境,为江、广分界处”。
西魏置,为上黄郡治。治所在今湖北荆门市东南一百四十里沙洋镇。隋大业初改名章山县。古县名。西魏置,治今湖北省荆门市北,为上黄郡治。隋大业初改名章山县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