找诗词>历史百科>地名来历>定陵

定陵

①在今北京市昌平县北大峪山下。明十三陵之一,在昭陵北一里。明神宗朱翊钧之陵。主要地面建筑毁于兵火,今仅存明楼与宝城顶。地宫位于明楼正后部,由前、后、左、右、中五个殿组成。整个宫殿顶皆用石起券,呈拱形,券门皆由汉白玉组成。地宫总面积达1195平方米。1956年已开挖,出土大量文物。1959年建为博物馆。

②清文宗咸丰帝奕詝陵。在今河北遵化市西七十里清东陵中裕陵西三里。

③为北魏孝明帝元诩的陵墓。在今河南洛阳市东北郊西山岭头村南。元诩为宣武帝第二子,延昌四年(515) 即皇帝位。《魏书·肃宗纪》 载: 武泰元年(528) 二月,“癸丑,帝崩于显阳殿,时年十九”。三月 “甲申,上尊谥孝明皇帝。乙酉,葬于定陵,庙号肃宗”。

④唐中宗李显的陵墓。在今陕西富平县北。《元和志》 卷1富平县: “中宗定陵,在县西北十五里龙泉山。”


(1)在北京市昌平区大峪山下。明十三陵之一,为明神宗朱翊钧及其两个皇后的陵寝。万历十二年至十八年(1584—1590)建。地面建筑除明楼、宝顶外仅存遗址。1956—1958年发掘地宫,出土文物 3000 多件,为研究明代历史提供了宝贵的实物资料。已在地面建陈列室展出。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。(2)在陕西省富平县城北约13千米之宫里乡凤凰山上。是唐中宗李显的陵墓。为三座东西相连的墨青色石岩组成,正中南面山梁凸出,恰似鸷鸟奋飞,故名凤凰山。山梁正中凿石穴为墓,唐中宗于景龙四年(710年)葬此。并依乾陵制度,凿石雕造各种石刻。原来石刻共约50件,但历经党项、吐蕃焚烧,又遭五代后梁开平二年(908年)温韬盗掘以及附近居民盗取石材凿器,陵园及四门石刻,几被洗劫一空。现南面仅有一石狮、一对石人比较完好,北门东门虽有石狮、石马,但都残破不堪。

定陵地下宫殿


猜你喜欢

  • 华萼山

    在今四川内江市西二十里。《舆地纪胜》卷157资州:华萼山“距内江县十里。昔唐范崇凯于此读书,后赋华萼楼,因以得名。山及泉俱名花萼。砚池犹存”。明曹学佺《蜀中名胜记》卷8内江县:“《志》云:西北十五里有

  • 接笋峰

    在今福建武夷山市西南武夷山仙掌峰之南。高齐仙掌,而险怪特甚。明 《八闽通志》 卷6《地理志·山川》 崇安县: 接笋峰“一名仙接石,状如笋立,其半有痕,如断面复续”。

  • 屏风屿

    又名火焰山。在今福建霞浦县东南。《闽书》: 火焰山 “在松山东南海中断屿,一名屏风屿”。明嘉靖三十八年 (1559) 倭寇犯境,参将黎鹏举等击败之于屏风屿。

  • 王泗营

    又名王泗场。即今四川大邑县西南王泗镇。清嘉庆《邛州志》卷3大邑县:王泗营场在“县西南二十里”。

  • 取虑县

    秦置,属泗水郡。在今安徽灵璧县东北七十四里高楼乡潼郡村。西汉属临淮郡。东汉属下邳国。三国魏属下邳郡。西晋属下邳国。北魏属临潼郡。南朝梁废。古县名。秦置,治今安徽省灵璧县东北。属泗水郡。西汉属临淮郡。东

  • 高峣山

    在今云南昆明市西南碧鸡山右,与碧鸡山相望。《清一统志·云南府》 引 《府志》: “以山形似秦峣关,故名。” 下有明杨慎别业。

  • 关口坝

    即今陕西宁强县南关口坝。1935年川陕革命根据地置申熙县治此。

  • 埠柳村

    即今山东荣成市北埠柳镇。清道光 《荣成县志》 卷2: 埠柳村集在 “城西南二十五里”。

  • 大港镇

    北宋置,属丹徒县。即今江苏丹徒市东五十里大港镇。《方舆纪要》卷25镇江府丹徒县:大港镇“以通大港而名,与圌山邻近。《志》云:镇西有大港渡,渡江而北,为扬州之苑林村”。(1)在江苏省镇江市区东部,北濒长

  • 和五岛

    即今南海中中国西沙群岛东部之东岛。从西北至东南长2公里余,宽约1公里,面积1.6平方公里。是西沙群岛第二大岛。岛上树木茂密,鸟类繁多。清宣统元年 (1909) 李准巡海时以粤督张人骏的籍贯命名为丰润岛