找诗词>历史百科>地名来历>定南县

定南县

①北周改安南县置,属南襄城郡。治所在今河南叶县南。隋大业初废。

②明隆庆元年 (1567) 分龙南、安远、信丰三县地置,属赣州府。治所在莲塘镇 (今江西定南县西南老城镇)。清乾隆三十八年 (1773) 改为定南厅。1912年复为定南县,属江西赣南道。1926年直属江西省。1927年迁治下历 (今定南县城历市镇)。


(1)古县名。北周改安南郡置,治今河南省叶县东南。属南襄城郡。隋大业初废入叶县。(2)旧县名。冀中抗日根据地设。1937年由河北省定县境京汉铁路以东唐河以南地区析置。以位县南得名。1942年撤销。1947年5月复设,同年12月与定北县合并,恢复定县。(3)今县名。在江西省南端、东江支流定南水上游,南邻广东省。属赣州市。面积 1316 平方千米。人口19.7万。辖7镇。县人民政府驻历市镇。明隆庆二年(1568年)析龙南县莲塘镇和信丰、安远县南部地置定南县,治高砂莲塘(今县南老城圩),属赣州府。以地处赣州府南部,安定南境之地得名。清乾隆三十八年(1773年)改为定南厅。1912年复改定南县,属江西省。1914年属赣南道,1927年属江西省。1928年县治迁下历(即今址)。1949年属赣州专区,1954年属赣南行政区,1964年属赣州专区,1970年属赣州地区,1998年属赣州市。地处赣南中低山丘陵区,地势由东、西、北三面向中、南部倾斜,定南水(九曲河)由北向南,下历河、老城河由西向东,在境南部汇合入东江。属中亚热带湿润气候。农产有稻、大豆、薯类、花生、甘蔗等。为省林业重点县之一,产香菇、木耳、笋干、松香、茶叶、土纸等。工业有采钨、水电、化工、农机、森工、制糖、酿酒、制药、印刷等。京九铁路经西南部,有安老、大老、小定、定汶、定和等公路。


猜你喜欢

  • 南镇山

    即今浙江绍兴市南会稽山。系古代五镇之一。《新唐书·地理志》 越州会稽县: “有南镇会稽山。”

  • 喀拉和林

    亦作哈拉和林。简称和林。即今蒙古国鄂尔浑河上游东岸哈尔和林。《元史·地理志》 和宁路: “始名和林。……太祖十五年定河北诸部,建都于此。初立元昌路,后改转运和林使司,前后五朝都焉。太宗乙未年,城和林,

  • 那莫田

    在今云南思茅市西北。清有把总驻防。

  • 古北口

    又名北口、虎北口。即今北京市密云县东北一百二十里古北口。为长城重要关口之一。《新唐书·地理志》 燕乐县:“东北百八十里有东军、北口二守捉。北口,长城口也。”《旧五代史·唐书·庄宗纪》:天祐十年(913

  • 驯象卫

    明洪武十九年(1386)于思明凤凰山置,属广西都司。治所在今广西宁明县东。二十年(1387)迁治南宁府(今南宁市),二十二年(1389)又迁治今横县。后废。明洪武十九年(1386年)置,治今广西壮族自

  • 老君山

    ①在今河南栾川县东。《明一统志》卷29河南府:老君山“相传老子修道于此,上有丹灶、丹井”。②在今湖北红安县西北九十里。《方舆纪要》卷76黄安县“五云山”条下:“县北九十里有老君山。嘉靖中, 皆为盗贼啸

  • 南楼岭

    在今湖北通城县东南,与赣、湘两省交界处。《清一统志 ·武昌府一》: 南楼岭 “在通城县东南四十里,接江西南昌府义宁州界”。

  • 宜宾镇

    北宋熙宁四年 (1071) 废宜宾县置,属僰道县。在今四川宜宾县西北八十六里蕨溪镇北宣化坝。宣和元年 (1119) 改置宣化县。

  • 黄土坑营

    在今广东英德市西南。《清一统志 ·韶州府》 “高桥营” 条: 黄土坑营 “在县西南江东南岸,均防江要地”。

  • 仁州

    ①南朝梁大同二年(536)废赤坎戍置,治所在赤坎城(在今安徽固镇县东南仁和集;一说在今泗县西南)。北魏辖境相当今安徽怀远、固镇二县地。隋大业初废。②唐武德四年(621)置,治所在夏丘县(今安徽泗县)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