宁远厅
清乾隆十五年(1750)置,属山西朔平府。治所在今内蒙古凉城县西南永兴乡。光绪十年(1884)升为直隶厅。1912年改为宁远县。
清乾隆十五年(1750年)改宁朔卫置,治今内蒙古自治区凉城县西南田家镇。属朔平府。光绪十年(1884年)升为直隶厅。1912年降为县。
清乾隆十五年(1750)置,属山西朔平府。治所在今内蒙古凉城县西南永兴乡。光绪十年(1884)升为直隶厅。1912年改为宁远县。
清乾隆十五年(1750年)改宁朔卫置,治今内蒙古自治区凉城县西南田家镇。属朔平府。光绪十年(1884年)升为直隶厅。1912年降为县。
①在今湖北鄂州市。三国时为吴国都。《三国志·吴书 ·吴主传》: 魏黄初二年 (221),“ (孙)权自公安都鄂,改名武昌”。吴黄龙元年 (229) 夏,“南郊即皇帝位”。同年秋九月,“权迁都建业 (今
清末置,属黑龙江副都统。在今黑龙江省塔河县东北依西肯乡。民国 《黑龙江志稿》 卷33: 黑河所属卡伦“依西肯,距倭西门九十里,多平原可垦之地”。后废。
在今四川宜宾市西北岷江边。《舆地纪胜》卷163叙州: 朝阳崖 “在宜宾县十里。其山石皆赭色,朝阳始升,远望若虹霓绛绡,俗谓之有赤崖”。《方舆纪要》 卷70叙州府宜宾县: 朝阳崖在 “府西北二十里。一名
在今陕西渭南市北下吉镇。秦置下邽县,故治在今下吉镇东南故市镇故县村。《水经·渭水注》:“渭水又东径下邽县故城南,秦伐邽,置邽戎于此,有上邽,故加下也。”隋开皇十一年(591)始移治今下吉镇。
即今西藏洛隆县东北加玉桥。是横跨怒江的桥梁。清 《西藏图考》 卷3: “洛隆宗在类伍齐西南,其地有嘉裕桥。” 藏语意为右脚桥。古为川藏往来要津。
即今浙江长兴县东六里下箬寺村。《陈书·高祖纪上》:陈霸先“吴兴长城下若里人”。
一译眉路骨或眉路骨惇。故地有数说:(1)在今小亚细亚一带;(2)在今土耳其伊斯坦布尔;(3)在今意大利罗马。南宋周去非《岭外代答》卷3大食诸国:“眉路骨惇国,居七重之城, 自上古用黑光大石叠就,每城相
南朝梁置,为鄀州治。治所在今湖北荆沙市荆洲区(故江陵县)东南。北周属监利郡。隋大业初废。
即今广东云浮市西南白石镇,在白石河之滨。清设汛,有把总驻防。
古称天门下溪水。在今山东泰安市西一里。《方舆纪要》 卷31泰安州: 渿河 “出岳西白龙池,亦南流会于泮河,并入汶河”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