找诗词>历史百科>地名来历>奉国寺

奉国寺

初名咸熙寺。又名大佛寺、七佛寺。辽开泰九年 (1020) 建,在今辽宁义县城内东大街路北。明 《辽东志》 卷1义州: 奉国寺 “在钟楼东。一名七佛寺。佛宇高七丈,中有佛像七尊,高与殿称,中建石碑”。清康熙 《广宁县志》 卷2: 奉国寺在 “义州城内。殿高七丈,佛像七,高如之。一名七佛寺。辽开泰中建。元普颜可里美思公主施元宝千锭增修。明弘治中相继重修”。今寺除七佛殿 (大雄殿) 及七尊大佛为辽建外,六角钟亭、四角碑亭、中轴线上的无量殿、牌坊、山门以及西院两栋禅堂均为清代建筑。大雄殿内东西两侧立有金、元、明、清各代重修碑记十一通,是了解奉国寺历史的重要资料。1961年定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。


在辽宁省义县城内东街路北。建于辽开泰九年(1020年),初名咸熙寺,金代改称奉国寺。因大殿内塑七尊大佛,故俗称大佛寺。大雄殿为寺内现存的辽代建筑,六角钟亭、四角碑亭、中轴线上的无量殿、牌坊、小山门以及西院两栋硬山式的禅堂均为清代续建。大雄宝殿位于中轴线北端,耸立在高阔的月台上,为五脊单檐庑殿式,高24米,面阔九间,进深五间,建筑面积 1800 多平方米。殿内佛坛上的辽塑,自东向西为拘留孙、尸弃、毗婆尸、毗舍浮、拘那含牟尼、释迦牟尼佛像,结跏端坐在须弥座上。其中以正中的毗婆尸为最高,合座高达8.6米。其背后有明代重塑的倒座观音菩萨像一尊,保留着早期男像观音的风韵。大雄宝殿梁枋上辽代彩画,有飞天、牡丹花等,四面墙上有元、明两代画的十佛、八菩萨、十一面观音、十八面罗汉壁画,色调鲜明、华丽,艺术水平高超。殿内东西两侧立有金、元、明、清各代重修碑记11通,是了解寺史的重要资料。建国后多次修葺,1984年起又进行大规模修缮。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。

奉 国 寺


猜你喜欢

  • 马迹泉

    在今陕西千阳县东南。《寰宇记》卷32:“秦王马迹泉在节义乡。”久湮。

  • 茂峰

    又作茂哈达。在今俄罗斯哈巴罗夫斯克边疆区与滨海边疆区东黑龙江北岸,阿穆尔泽特西北。《清一统志·黑龙江》: 茂峰 “在黑龙江城东南九百里”。

  • 石灰山

    即幕府山。在今江苏南京市北,长江南岸。垄多石,居人煅以取灰,故又名石灰山。《明史·太祖纪》:至正二十年(1360), 陈友谅约张士诚合攻应天府,太祖命“常遇春伏石灰山”。即此。

  • 孤竹县

    唐置,为带州羁縻州治所。旧治在营州界内。州陷契丹后,寄治于昌平县之清水店 (今北京市昌平县西境)。后废。

  • 新兴川

    一名广吴河。在今甘肃岷县、漳县、武山三县境。上游今名闾井河,中游名黑虎河,下游名榜沙河。源出岷县东界,东北流经武山县西,合漳水。《水经· 渭水注》: “新兴川水出西南鸟鼠山,二源合舍,东北流与彰川合,

  • 沙雅县

    清光绪二十八年(1902)于沙雅尔置,属库车州。治所即今新疆沙雅县。乾隆《西域同文志》卷2:沙雅尔,“回语,沙,部长之谓;雅尔,轸䘏之词。旧有伯克轸䘏部人于此,故名”。民国

  • 平都县

    ①西汉置,属上郡。治所在今陕西子长县西南。东汉废。②东汉永元二年(90)置,属巴郡。治所在今四川丰都县。《寰宇记》卷149丰都县:平都县“取界内平都山为名”。《水经·江水注》:“《华阳记》曰:巴子虽都

  • 威宁营

    明置,即今辽宁本溪市东北威宁营。《方舆纪要》 卷37辽东都司 “清河堡” 条下: “西有白塔佃可按伏,又西有威宁营可屯兵。” 明在此置铁场百户所。

  • 广宁中后千户所

    明置,属广宁前屯卫。治所在杏林堡(即今辽宁绥中县绥中镇)。清初废。顺治初,济尔哈朗等与明兵激战于此。康熙间设佐领,乾隆时设巡司。明宣德五年(1430年)置,治今辽宁省绥中县。属广宁前屯卫。明末废。

  • 冯乘县

    西汉置,属苍梧郡。治所在今湖南江华瑶族自治县西南(一说在广西富川瑶族自治县东北)。以冯水得名。《水经·湘水注》:冯水“出临贺郡冯乘县东北冯冈,其水导源冯溪,西北流,县以讬名焉”。三国吴属临贺郡。南朝宋