头巾屿
在今台湾省澎湖县西南,西屿坪之北约四里。清高拱乾《台湾府志》卷1:头巾屿“形如角巾”。
在今台湾省澎湖县西南,西屿坪之北约四里。清高拱乾《台湾府志》卷1:头巾屿“形如角巾”。
在今河北保定市西南十里。《宋史·石普传》: 咸平二年 (999),契丹犯边,石普 “与契丹战廉良城”,即此。在今河北省保定市西南。《宋史·石普传》:北宋咸平二年(999年),契丹犯边,石普“与契丹战廉
即赤堇山。在今浙江奉化市东北白杜乡。宋 《宝庆四明志》 卷14奉化县: 鄞城山在 “县东五十里。古鄞城在其下,故名”。
山东省旧时的别称。因在太行山之左(东)而得名。山东省旧时别称,因在太行山之左(东)而得名。清宋弼编有《山左明诗钞》,辑明代山东一省之诗。
即今贵州遵义市西南忠庄镇。《清一统志·遵义府》 “遵义底塘铺” 条下: 又有 “忠庄铺”等,皆戍守处。
①在今福建福州市东。《寰宇记》卷100福州:长乐山“在州东六里。越时有神仙骑马来此,因名白马山。天宝六载敕改为长乐山”。②在今四川遂宁市西三里。《明一统志》卷71潼川州:长乐山“在遂宁县西。形如蟠龙,
即今江西黎川县东五十里极高。宋、元、明、清置巡司于此。
亦作句骊、句丽或高丽。西汉末朱蒙建国,都国内城 (今吉林集安市城东)。辖境相当今辽宁浑河上游以东,朝鲜狼林山以西,南到朝鲜清川江一带。东汉建安十四年 (209) 迁都丸都城 (今吉林集安市境)。4世纪
在今广东番禺市东北珠江南岸四沙,对岸为南海神庙。清时有千总驻守。
清乾隆十九年(1754)设,属蒙古科布多。旗府驻地即今蒙古国乌布苏省乌兰固木。
在今浙江安吉县(递铺镇)西南二十八里山河乡。《方舆纪要》卷91孝丰县:广苕山在“县(治今孝丰镇)南三十里。天目正阴,苕水发源处也”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