找诗词>历史百科>地名来历>太和殿

太和殿

①亦名金銮殿。在今北京市故宫内。为故宫“三大殿”之一,是外朝的前殿。建于明永乐十八年(1420)。初名奉天殿,嘉靖四十一年(1562)改名皇极殿。清顺治二年(1645)改称太和殿。明、清两代皇帝即位,诞寿,每岁元旦、冬至等重大典礼及出兵征讨仪式皆在此殿举行。建筑宏伟壮观,为全国最大木构殿宇。

②北魏平城宫殿。在今山西大同市东北。《魏书·高祖纪》:太和元年(477)春正月,“起太和、安昌二殿”。同年秋七月,“太和、安昌二殿成”。此后文明太后冯氏临朝称制, 居太和殿。太和十四年九月,冯太后崩于该殿。《水经·㶟水注》:太极殿“东堂东接太和殿,殿之东阶下有一碑,太和中立,石是洛阳八风谷之缁石也。太和殿之东北接紫宫寺”。


俗称金銮殿。在北京市东城区故宫的中心部位。故宫三大殿之一。明永乐十八年(1420年)建,初名奉天殿,清顺治二年(1645年)始称今名。现存建筑为康熙三十四年(1695年)重建,建在高8.13米的汉白玉台基上。台基四周围绕石栏,有云龙云凤望柱 1488 根,前后各有三座石阶,中间石阶以巨大的石料雕刻有蟠龙,衬托以海浪和流云的“御路”。大殿面阔11间、进深5间,重檐庑殿顶,高35.05米,宽约63米。殿内有沥粉金漆木柱和精致的蟠龙藻井,富丽堂皇。明清两代皇帝即位、诞辰以及春节、冬至等节日庆典和出兵征讨等重大活动都在此举行。殿中的金漆雕龙宝座是封建皇权的象征。红墙黄瓦,是故宫最壮观的建筑,也是全国最大的木结构殿宇。

太 和 殿


猜你喜欢

  • 张家川镇

    ①在今山西交口县东南。《清一统志·隰州》“义泉镇”条下:“州东九十里有张家川镇。”②即今甘肃张家川回族自治县治。清乾隆《直隶秦州新志》卷3清水县:“北八十里有张家川城,不详所始。”在甘肃省张家川回族自

  • 兜率寺

    ①又名上方寺。在今北京市房山区西上方山锦绣峰下。取佛教所说六欲第四天宫之名。梵文义为知足、喜足、妙足、上足等。兜率寺为 “七十二寺” 之魁。寺创自隋、唐,明万历初太监冯保重建。②隋开皇中建,在今四川三

  • 建安

    即今广西全州县西南六十里建安。明洪武二十年 (1387) 置建安驿,三十年 (1397) 置巡司。万历九年 (1581) 并裁。

  • 武安湖

    在今江苏高邮市西南。《方舆纪要》 卷23高邮州: 武安湖在 “州西南三十里。与新开河相接”。

  • 阳水

    ①指今山东青州市之南阳水、北阳水。《水经·淄水注》:长沙水“出逢山北阜,世谓之阳水也”。又说:“后人堨断令北注浊水,时人通谓浊水为阳水,故有南阳、北阳水之论。”②亦名建水、建阳水。即今湖北荆门市南之新

  • 北制

    即制。春秋郑邑。在今河南荥阳市西北汜水镇西。《左传》:隐公五年(前718),“郑二公子以制人败燕师于北制”,即此。即“制”。

  • 淇县

    明洪武元年 (1368) 改淇州置,属卫辉府。治所即今河南淇县。民国初属河南河北道。1927年直属河南省。在河南省北部。属鹤壁市。面积581平方千米。人口25.8万。辖3镇、5乡。县人民政府驻朝歌镇。

  • 贵溪务

    在今安徽祁门县西南四十里。《清一统志·徽州府二》: 贵溪务 “在祁门县南七十里,宋置,元废”。

  • 西宗州

    唐武德四年(621)置,治所在宗居县(今云南祥云县东南三十四里旧站)。辖境约当今云南祥云县东南部地。贞观十一年(637)改宗州。唐武德四年(621年)置,治宗居县(今云南祥云县东南云南驿)。辖境即今云

  • 洋溪

    ①即今江西安福县西南洋溪镇。清同治《江西全省舆图》 卷7: 安福县西路 “田里又十五里至洋溪,即罗塘司”。1934年2月国民党南京政府为进攻中央革命根据地曾在此设洋溪政治局 (县级)。②在今湖北枝城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