天津府
清雍正九年(1731)改天津州置,属直隶。治所在天津县(今天津市)。辖境相当今天津市及所辖静海县、河北沧县、青县及南皮县以东;山东庆云县以北地。1913年废。
清雍正九年(1731年)升天津州置,治天津县(即今天津市)。辖境相当今天津市所辖静海、河北省青县、沧州、南皮以东诸市县及山东省庆云县地。1913年废。因地当海河水系交通总汇,为南粮北运入京的咽喉和长芦盐的运销中心。1860年后,沿海对外贸易发达,渐为华北最大商港。咸丰年间曾置三口通商大臣于此。同治后为直隶总督兼北洋钦差大臣驻地。
清雍正九年(1731)改天津州置,属直隶。治所在天津县(今天津市)。辖境相当今天津市及所辖静海县、河北沧县、青县及南皮县以东;山东庆云县以北地。1913年废。
清雍正九年(1731年)升天津州置,治天津县(即今天津市)。辖境相当今天津市所辖静海、河北省青县、沧州、南皮以东诸市县及山东省庆云县地。1913年废。因地当海河水系交通总汇,为南粮北运入京的咽喉和长芦盐的运销中心。1860年后,沿海对外贸易发达,渐为华北最大商港。咸丰年间曾置三口通商大臣于此。同治后为直隶总督兼北洋钦差大臣驻地。
北宋元丰六年(1083)置,属诚州。在今湖南通道侗族自治县西南。明置收溪寨巡司。《方舆纪要》卷82靖州通道县:收溪寨,“《志》云,州至广西融县,古无通途。宋知诚州周仕隆,始遣人由收溪小径趣广西,观山川
在今陕西旬阳县南洵河上。《汉书·郦商传》:商“别将攻旬关,西定汉中”。颜师古注:“汉中旬水上之关也,今在洵阳县。”在今陕西省旬阳县南洵河上。《汉书·郦商传》:商“别将攻旬关,西定汉中”。
在今广西平南县北十五里。《明一统志》卷85浔州府:大峡山“在平南县北一十五里”。
在今浙江杭州市灵隐寺南山中。有三寺:上天竺寺在北高峰麓,五代吴越建;中天竺寺在稽留峰北,隋建;下天竺寺在飞来峰南,东晋建。为杭州著名佛教寺院。在浙江省杭州市灵隐寺南面山中。有上、中、下三天竺寺之分。上
又作敌烈得、迪烈得、迭烈底,或称敌烈八部、八部迪烈得。辽北境部族,属乌古敌烈统军司。游牧地在胪朐河 (今克鲁伦河) 地区。大抵当今内蒙古呼伦贝尔盟西南部和蒙古国东方省大部地。
①北魏置,属泾州。治所在泾阳县(今甘肃平凉市西北四十里)。辖境相当今甘肃平凉、镇原二市县地。北周废。②北魏正光三年(522)置,治所在汧城(今陕西陇县东南等里)。辖境相当今陕西陇县、千阳、宝鸡等县市地
即今宁夏陶乐县南高仁镇。1929年于此置陶乐设治局 (后改陶乐县)。
即今吉林龙井市东南德新乡。清光绪《吉林通志》卷17珲春城:“正西迤南,距城二百一十里八道河子屯。”天图铁路经此。
即今湖北麻城市西南宋埠镇。《清一统志·黄州府二》:宋埠市“在麻城县西南六十里,滨河,为水陆要冲”。民国置县佐于此。
即今江苏灌云县西北龙苴镇。《方舆纪要》卷22海州:龙沮城在“州西六十里。《城冢记》:楚将龙沮所筑也。……今为龙沮镇”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