找诗词>历史百科>地名来历>大宁县

大宁县

①北魏太和中置,属大宁郡。治所即今河北张家口市。后废。

②北周保定元年(561)置,属南汾州。治所在今山西吉县东北县底村。隋开皇初属汾州,二十年(600)移治今大宁县。大业二年(606)废。唐武德二年(619)复置, 为中州治。贞观元年(627)属隰州。金兴定五年(1221)改置蒲州。蒙古至元三年(1266)废。二十三年(1286)复置,仍属隰州。民国初属山西河东道。1928年直属山西省。

③元至元二十九年(1292)改大定县置,为大宁路治。治所在今内蒙古宁城县西大明镇。明初废。

④明洪武九年(1376)降大宁州置,属夔州府。治所即今四川巫溪县。郭子章《郡县释名》四川卷上:大宁县“巫山大宁河发源此邑,大宁之名本此”。《明史·庄烈帝纪》:崇祯十三年(1640),罗汝才与总兵贺人龙战,败“走大宁”。即此。清康熙六年(1667)废入奉节县,雍正七年(1729)复置。1914年改为巫溪县。


(1)古县名。(1)北魏太和中置,治今河北省张家口市。属大宁郡。为冲要之地。后废。(2)元至元二十九年(1292年)改大定县置,治今内蒙古自治区宁城县西大明镇。为大宁路治。明洪武中废。(2)古旧县名。明洪武九年(1376年)改大宁州置,治今重庆市巫溪县(城厢镇)。属夔州府。清康熙六年(1667年)省入奉节县,雍正七年(1729年)复置。1914年因与山西省大宁县重名,改名巫溪县。(3)今县名。在山西省西南部、黄河东岸、吕梁山西麓,西临陕西省。属临汾市。面积967平方千米。人口6.2万。辖2镇、4乡。县人民政府驻昕水镇。北周保定元年(561年)置大宁县,治今县西三里。隋开皇二十年(600年)移县治于浮屠镇(即今县城),大业二年(606年)并入仵城县。唐武德二年(619年)复置大宁县,并置中州。贞观元年(627年)废中州,大宁县改属隰州。北宋、金因之。蒙古至元三年(1266年)省大宁县入隰川县,元至元二十三年(1286年)复置大宁县。明、清属隰州。1912年属河东道。1949年属临汾专区,1954年属晋南专区。1958年大宁县、隰县并为隰宁县,同年又改为吕梁县,1961年恢复大宁县。1967年属晋南地区,1970年属临汾地区。2000年属临汾市。地处黄土高原残垣沟壑区。黄河、昕水河、义亭河、岔口河流经境内。属南温带半干旱气候。农产以玉米、小麦、高粱、谷子、豆类、棉花、油料作物为主。矿产有煤、油页岩等。工业有煤炭、建材、机械、化工、焦化、食品、五金、化纤等。209国道、大临、临大公路经过县境。名胜古迹有二郎洞、太山寺千佛洞、梵王啸石窑、黄河中州、玉泉飞瀑等。


猜你喜欢

  • 小程番长官司

    明洪武六年(1373)改小程番蛮夷长官司置,属贵州卫。治所在今贵州惠水县东北小程苑。正统三年(1438)改属贵州宣慰司。后属定番州。清乾隆年间裁。明洪武六年(1373年)改元小程番安抚司置,治今贵州省

  • 仰化集

    即今江苏宿迁市东南四十四里中运河北岸仰化乡。明万历《宿迁县志》卷2:仰化集“在南仁乡刘老涧,万历五年知县喻文伟建”。

  • 管州

    ①隋开皇十六年 (596) 置,治所在管城县(今河南郑州市)。大业二年 (606) 废。唐武德四年(621) 复置。辖境相当今河南郑州、新郑二市和中牟、原阳等县地。贞观元年 (627) 废。②唐武德四

  • 葛峪堡

    明宣德五年 (1430) 筑,在今河北宣化县东北三十五里葛峪堡乡。《方舆纪要》 卷18万全都司: 葛峪堡,“四山壁立,路径崎岖,中路参将驻此。分边东起赤城,西尽张家口,沿长一百三十 一里。辖龙门卫一、

  • 居庸山

    又名军都山。在今北京市昌平县西北。《寰宇记》 卷69昌平县: “军都山又名居庸山,在县西北十里。《后汉书》 曰,尚书卢植隐居上谷军都山,立黉肆教授,好学者自远方而至。” 又 《清一统志·顺天府二》:

  • 角昂札萨克旗

    即土尔扈特南后旗。旗府驻地在今青海兴海县西北清沟河源一带,后迁今青海海晏县西北、祁连县东南。

  • 白带山

    即今北京市房山区西南石经山。《寰宇记》卷70范阳县:“白带山在县西北四十里。”清雍正《畿辅通志》卷17引《隋图经》:“智泉寺僧静琬见白带山有石室,遂发心书经十二部,刊石为碑。”即此。

  • 投书涧

    在今山东泰安市北泰山上。《清一统志·泰安府一》:“《旧志》,胡瑗与孙复、石介讲学泰山,攻苦食淡,终夜不寝。得家书见有平安二字,即投之涧中,不复展读, 人名其处为投书涧。涧西建讲学堂。”

  • 临泚口市

    一作临资口市。即今湖南湘阴县西二十九里湘江西岸之临资镇。清光绪 《湖南通志》 卷1湘阴县图: 湘阴县西有临泚口市。

  • 掷笔峰

    在今江西九江市西南庐山。《寰宇记》卷111江州德化县: 掷笔峰“在大林寺北。相传晋慧远制涅盘经成,掷笔于此”。《明一统志》卷52九江府:掷笔峰 “有泻油定心石,上有文殊岩,下有十八贤台。慧远与同社诸贤