找诗词>历史百科>地名来历>壶口山

壶口山

①即壶关山。在今山西长治市东南。《清一统志·潞安府》: 壶口关 “又名壶关山。…… 《府志》: 两峰夹峙而中虚,状如壶口,故名”。

②一名平山。在今山西临汾市西南。《水经·汾水注》: “汾水南与平水合,水出平阳县西壶口山,《尚书》 所谓壶口治梁及岐也。” 按: 《禹贡》 之壶口在今山西吉县西南黄河畔,郦说非。

③在今山西吉县西南。《尚书·禹贡》: “既载壶口,治梁及岐。” 《汉书·地理志》 河东郡北屈县:“ 《禹贡》 壶口山在东南。” 即此。

④在今山西浮山县西南。《水经·汾水注》: 平水 “出平阳县壶口山”。《清一统志·平阳府一》: 壶口山 “在浮山县西南四十五里。一名蜀山,延亘数十里,东连龙角山,西接崇山”。


(1)在山西省吉县西。黄河自北来流经山侧,上下游河床高低悬殊,水势倾注如壶口,故名。《尚书·禹贡》冀州:“壶口治梁及岐。”即此。(2)又称壶关山。在山西省长治市东南,跨壶关县界。因两峰夹峙,中如壶口,故名。


猜你喜欢

  • 黄墩关隘

    宋置,属剑浦县。即今福建南平市西北黄墩。明废。

  • 宕水

    又名诺水。即今四川通江县西北小通江。明曹学佺 《蜀中名胜记》 卷25通江县: “ (壁) 山下枕诺水,诺水即宕水,所激声若呼诺,后魏诺水县以此得名也。” 《明史·地理志》: 通江县 “又有宕水,在县西

  • 西蜀

    地区名。指今四川西部地区。《全唐诗》卷317武元衡《奉酬淮南中书相公见寄、并序》:“皇帝改元之二年……冬十月,诏授检校吏部尚书兼门下侍郎。肜弓玈矢,出镇西蜀。”又《宋史·程德玄传》:淳化间,“李顺之寇

  • 秀岩山

    在今云南施甸县东北。《方舆纪要》卷118施甸长官司:秀岩山在“司(旧治)东南二里。岩下出泉,注于小罗窑河,北流经峡口洞而入澜沧江”。

  • 五塔

    即金刚座舍利宝塔。在今内蒙古呼和浩特市旧城五塔寺街。以此塔上有五座小塔而名。

  • 大坪隘口

    明置,在今四川荣县西三十里。《明史·地理志》 荣县:“又有大坪隘口,成化十二年八月置。”

  • 广成泽水

    在今河南汝州市西。《水经·汝水注》:“汝水又东与广成泽水合,水出狼皋山北泽中。其水自泽东南流,径温泉南与温泉合。……东南入于汝水。”《舆地广记》卷9汝州梁县:“广成,今曰广润河,盖避朱梁庙讳。”

  • 东泇河

    即今江苏邳州市北之东泇河。由山东苍山县入境,与西泇河会,是为泇河。元于钦《齐乘》卷2:“泇水有二:东泇出沂州西北其山。”

  • 温肃州

    唐贞观中置,属安西都护府。治所在大石城 (今新疆乌什县)。贞元三年 (787) 废。又作温府州。唐羁縻州,贞观年间置,治大石城(今乌什县)。辖境相当今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托什罕河中游地区。贞元年间废。

  • 四望亭

    在今湖北黄州市内。南宋陆游《入蜀记》:“又有四望亭,正与雪堂相直,在高阜上,览观江上,为一郡之最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