塔什密里克
即塔什巴里克。在今新疆疏附县南塔什米力克乡。清道光 《新疆识略》 卷3喀什噶尔: 塔什密里克在 “城西南一百五十里”。
即塔什巴里克。在今新疆疏附县南塔什米力克乡。清道光 《新疆识略》 卷3喀什噶尔: 塔什密里克在 “城西南一百五十里”。
在今安徽枞阳县北二里金鸡山下。清康熙三年 (1664) 建。有佛殿、经房数十间。咸丰八年(1858) 八月,太平天国枞阳会议在此召开。太平军著名将领忠王李秀成、吴王陈玉成等为解天京 (今南京) 之围,
又名军帐山。即今江苏无锡市西南四十里太湖滨嶂山。明洪武《无锡县志》卷2:军将山,“南唐时,尝屯军此山,以御吴越之兵,故以军将名其山”。
明洪武中置,在今山东诸城市东北六十里岳沟。后废。
在今河北沽源县东。《魏书·太宗纪》: 神瑞二年 (415) 五月,“辛酉,次于濡源,筑立蜯台”。即此。
①西魏恭帝时改巴兴县置,为怀化郡治。治所在今四川蓬溪县西南一百里郪口乡长江坝。《寰宇记》卷87长江县:“以界内大江为名, 即涪江。”隋属遂宁郡。唐属遂州。上元元年(760)移治明月山下凤凰川(今郪口乡
即今河南卢氏县西北木桐。1946年革命根据地置卢灵雒县。
战国初郑地。公元前354年秦公孙壮伐郑时所筑。在今河南尉氏县西南四十四里。《水经·渠水注》:“役水自阳丘亭东流,径山氏城北为高榆渊。《竹书纪年》:‘梁惠成王十六年,秦公孙壮率师城上枳、安陵、山氏’者也
即今广东紫金县西南兰塘镇。清雍正 《广东通志》 卷18: 永安县有蓝塘墟。
即时水。在今山东境。《左传》: 襄公三年(前570),晋士丐适齐,齐侯与 “盟于耏外”。《水经·瓠子河注》: “时,即耏水也。音而。”古水名。即时水。《左传》襄公三年(前570年):晋士匄适齐,齐侯与
又名明越山。在今四川重庆市西北。《方舆纪要》 卷69重庆府巴县: 逾越山 “在府西七十里。其峰峻拔,高出众山,因名”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