明初置,在今山西介休市西二十里义棠镇。地当汾水南出之口,旧为太原、平阳间交通要隘。清雍正七年(1729)裁,改称义棠堡。
①一名大嵛山。即今福建福鼎县东南大嵛山。《清一统志·福宁府》: 嵛山 “在霞浦县东南海中。山高而中坳,形似钵盂,旧名盂山。中有三十六澳,地肥饶,居民稠密。明洪武间,周德兴以其孤悬海中,尽徙其民于内地,
宋置,即今江苏江宁县东南湖熟镇。汉、晋为湖熟县治。1950年曾在附近发现商周时期青铜文化遗址,后被命名为 “湖熟文化”。在江苏省南京市江宁区东部,跨秦淮河支流句容河两岸,南邻句容市。面积109平方千米
在今湖南石门县东北三里。《水经·澧水注》:“澧水又东历层步山,高秀特出。山下有峭涧,泉流所发,南流注于澧水。”《舆地纪胜》卷70澧州:层步山,“盛宏之《荆州记》云,此山外望只如一山,入里乃有二重,因号
①在今北京市延庆县东北。《明一统志》卷17永宁县:双髻山“在县东北二十里。绝顶有双髻并峙,状若髻然”。②即今福建莆田县东南五侯山。《方舆胜览》卷13兴化军:双髻山“亦名笔架山”。《方舆纪要》卷96莆田
南朝梁武帝建。故址在今江苏南京市东钟山西侧。《梁书·武帝纪》: “及居帝位,即于钟山造大爱敬寺,青溪边造智度寺。” 又太清二年(548),侯景攻陷东府城,邵陵王纶率部入援,“顿钟山爱敬寺”。宋张敦颐
清置,属中部县。即今陕西黄陵县西北隆坊镇。在陕西省黄陵县东北部。面积136平方千米。人口1.6万。镇人民政府驻隆坊街,人口940。北周天和七年(572年)唐高祖李渊之父作牧鄜州于此置马坊,武德二年(6
一名黑水岭。在今山西翼城县东北六十五里,南接沁水县界。《隋书·地理志》:翼城县有乌岭山。《寰宇记》卷47翼城县:“乌岭山在县东七十五里。山南北有长岭,岭上东西有通道,即《穆天子传》云‘钘镫’,即此也。
在今广西靖西县西北安德镇西。《清一统志·镇安府》: 照阳关 “在归顺州西北一百五十里,接小镇安界”。清赵翼 《照阳关》 诗中云: “危崖如削铁,横列截前路。间道无可寻,陡壁孰能赴。”
明成化四年 (1468) 置,属陕西都司。治所即今宁夏固原县。弘治十五年 (1542) 改为固原州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