圣公山
在今陕西洛川县东七十里。《方舆纪要》卷57洛川县“雄儿山”条下:“又东二十里为圣公山, 皆昔时据险拒贼处。”
在今陕西洛川县东七十里。《方舆纪要》卷57洛川县“雄儿山”条下:“又东二十里为圣公山, 皆昔时据险拒贼处。”
即锦屏山。在今四川阆中市南三里嘉陵江岸。《舆地纪胜》 卷185阆州: 宝鞍山 “即锦屏山也”。
在今乌兹别克斯坦撒马尔罕西北。《新唐书· 西域传》: 西曹 “东北越于底城有得悉神祠,国人事之。有金具器,款其左曰: ‘汉时天子所赐’”。
亦作蛮夷长官司。元至元中置,属马湖府。治所在今四川屏山县西北一百二十五里新市镇。明属马湖府。清属叙州府。后废。元至元年间置,治今四川省屏山县西新市镇。属马湖路。明属马湖府。清末废。
即江陵城 (今湖北荆沙市荆州区故江陵县城) 南门。《方舆纪要》 卷78荆州府: 江陵城 “南纪门在城南”。
东魏武定二年(544)置,治所在新城县(今河南伊川县西南)。辖境相当今河南汝州市及伊川、嵩县、汝阳等县地。北周废。东魏置,治南陆浑县(今河南嵩县东北)。辖境相当今河南省嵩县、伊川、汝州等县市一带。北周
宋大理置,属善巨郡。治所在今云南永胜县西四十六里州城。元改顺州。大理后期置。治今云南省永胜县西南。元至元十五年(1278年)改为顺州。
①又作大卤、大原。即今山西太原市一带。《尚书·禹贡》:“既修太原,至于岳阳。”②在今宁夏固原县北。《诗经·小雅·六月》:“薄伐狁,至于大原。”《国语·周语上》:“宣王既
北魏改平陶县置,属西河郡。治所即今山西平遥县。《元和志》卷13汾州平遥县称,“魏以太武帝名焘,改平陶为平遥”。隋属西河郡。唐属汾州。元初属太原府,至元二年(1265)复属汾州。明属汾州府。民国初属山西
一作粘八葛。即乃蛮。金属国。在今阿尔泰山一带,西至鄂毕河上源及额尔齐斯河上游。《金史·世宗纪》: 大定十五年 (1175) 七月,“粘拔恩与所部康里孛古等内附”。
即风陵渡。在今山西芮城县西南黄河北岸。《元和志》卷12河中府河东县:“风陵故关,一名风陵津,在县南五十里。魏太祖西征韩遂, 自潼关北渡,即其处也。”黄河重要津渡之一。即今山西省芮城县西南黄河北岸之风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