唐山
①在今河北唐县北。《方舆纪要》 卷12唐县: 唐山在 “县北八里。一名唐岩,亦名尧山”。
②在今浙江遂昌县北。《方舆纪要》 卷94遂昌县: 唐山在 “县北十八里。山北有二峰相向”。
③在今浙江临安县西昌化镇。宋 《咸淳临安志》 卷27昌化县: “唐山在县 (今昌化镇) 后,高二十丈,为县治主山。” 《方舆纪要》 卷90昌化县: “神龙初改曰唐山 (县),亦因山名以黜武氏也。”
④华侨对祖国的一种习惯称呼。
①在今河北唐县北。《方舆纪要》 卷12唐县: 唐山在 “县北八里。一名唐岩,亦名尧山”。
②在今浙江遂昌县北。《方舆纪要》 卷94遂昌县: 唐山在 “县北十八里。山北有二峰相向”。
③在今浙江临安县西昌化镇。宋 《咸淳临安志》 卷27昌化县: “唐山在县 (今昌化镇) 后,高二十丈,为县治主山。” 《方舆纪要》 卷90昌化县: “神龙初改曰唐山 (县),亦因山名以黜武氏也。”
④华侨对祖国的一种习惯称呼。
在今贵州毕节市东。《清一统志 · 大定府》: 威镇河 “在毕节县东十里。南流入响水河”。
在今江西德兴市东。《清 一统志· 饶州府一》: 洎山 “在德兴县东八十里。洎水发源于此”。
①西汉置,属中山国。治所在今河北满城县北十里。北魏孝昌中移治今顺平县东北二十里,为北平郡治。北齐属中山郡。隋开皇初属定州,移治今顺平县。唐万岁通天二年(697)改为徇忠县,神龙元年(705)复为北平县
西魏改安城县置,为罗州治。治所即今湖北竹山县。《元和志》卷21竹山县:“因黄竹岭以为名。”隋属房陵郡。唐属房州。南宋末移治今县南。元初还旧治。明洪武十年(1377)废。十三年(1380)复置,属襄阳府
①秦置,属泗水郡。在今安徽泗县东北骆庙乡潼城村。西汉属临淮郡。东汉改为僮侯国,三国魏复改为僮县。西晋属下邳国。北魏属下邳郡。北齐后废。②南朝宋侨置,属北下邳郡。治所在今江苏沭阳县南六里。南齐属北东海郡
北宋熙宁三年 (1070) 废蓬山县置,属营山县。在今四川营山县东北五十八里三元乡。
清雍正三年 (1725) 置,治所在右玉县(今山西右玉县)。辖境相当今山西朔州市与左云、右玉以及内蒙古凉城、卓资县地。1912年废。清雍正三年(1725年)置,治右玉县(今属山西)。属山西省。辖境约当
①在今江西武宁县东北。《清一统志·南昌府一》: 箬溪港 “在 (武宁) 县东北六十里,源出丫髻山”,入修水。②一名若溪水。指今浙江长兴县长兴港自县城至太湖的一段江道。《寰宇记》 卷94长兴县: “箬溪
①唐初改绥州置,治所在长城县 (今浙江长兴县南古城)。因县北雉山西得名。武德七年 (624)废。②唐天宝前置羁縻州,属雅州都督府。治所在今四川宝兴县境。后废。唐武德四年(621年)改长州置,治长城县(
在今江西南昌市子固路85号。原为中华基督教圣公会宏道堂,前面是教堂和宏道中学教室,后面一栋三层楼房是牧师的住室兼办公室。贺龙率领的国民革命军第二十军指挥部就设在后三楼第二层楼内。贺龙、刘伯承的办公室和