找诗词>历史百科>地名来历>哲里木盟

哲里木盟

清内蒙古六盟之一。崇德至顺治年间,清廷先后将蒙古科尔沁、郭尔罗斯、杜尔伯特、扎赉特四部编分为十扎萨克旗,共为一盟,隶理藩院。会盟地定于科尔沁右翼中旗的哲里木,故名。盟境约当今内蒙古兴安盟、哲里木盟大部、吉林省西北部、黑龙江西南部和辽宁省北部。自乾隆年间至清末,在盟境先后设置许多府厅州县,分隶奉天、吉林、黑龙江三省。民国时由蒙藏院 (1914)、蒙藏委员会 (1928) 管辖。伪满洲国统治时期,取消哲里木盟,改置兴安南分省 (后改兴安南省),而将郭尔罗斯前、后旗和杜尔伯特旗分别划归吉林省和滨江、龙江省 (伪满所置)。1945年解放后复设哲里木盟。1946年析其北境建立兴安盟 (后撤销,1980年复置)。哲里木盟辖科尔沁左翼三旗、库伦旗、奈曼旗、通辽县、开鲁县和扎鲁特旗,属兴安省。1947年划归内蒙古自治区。1953年撤销哲里木盟,所属旗县隶自治区东部公署; 1954年东部公署撤销,复设哲里木盟。1969年划归吉林省。1979年划回内蒙古自治区。


旧盟名。明为科尔沁部地。后金崇德元年(1636年)科尔沁部六旗(分左、右翼各前中后三旗)、郭尔罗斯部二旗(分前、后各一旗)、扎赉特部一旗、杜尔伯特部一旗,共十旗会盟于哲里木山(今科尔沁右翼中旗境),置哲里木盟,盟名始此。在今内蒙古自治区东部。1914年后分属奉天、吉林、黑龙江三省(科尔沁左、右翼六旗属奉天省,郭尔罗斯前旗属吉林省,郭尔罗斯后旗、扎赉特旗、杜尔伯特旗属黑龙江省)。1929年后属南京政府蒙藏委员会。1946年解放后成立哲里木盟政府(驻巴音塔拉);并析科尔沁右翼前、中、后三旗及扎赉特旗置兴安盟。1947年迁驻通辽,属辽北省。1947年扎鲁特旗、奈曼旗自昭乌达盟划入。1948年库伦旗自昭乌达盟划入。1949年开鲁县自热河省划入,同年撤销科尔沁左翼前旗,并入彰武县、科尔沁左翼后旗和库伦旗;同年撤销辽北省,划归内蒙古自治区。1965年科尔沁右翼中旗自呼伦贝尔盟划入。1969年划归吉林省。1979年复属内蒙古自治区。1980年析出科尔沁右翼中旗划归兴安盟。1985年析扎鲁特旗,置霍林郭勒市。1999年撤销,改设地级通辽市。


猜你喜欢

  • 诺特津冈藏拉

    一名弩金冈苍山。即今西藏江孜县东之宁金岗桑。清乾隆 《西域同文志》 卷19载: “西番 (藏) 语: 诺特津,罗刹也。冈藏,净雪也。山形险恶多雪,故名。” 年楚河源于此。

  • 昌邑邸

    汉昌邑王刘贺在长安城内的宅舍,故址在今陕西西安市西北。《汉书·霍光传》 载: 昌邑王刘贺继昭帝之后为帝,后被废,“大将军光送至昌邑邸”。

  • 石犀渠

    指今四川成都市南之南河(锦江)。《明史·地理志》 华阳县:“又有内江,亦自灌县分流经城南,绕城而东,亦名石犀渠,合流南注于大江。”

  • 盐城

    ①在今河北遵化市北。《新唐书·地理志》蓟州渔阳郡: 洪水守捉,“又东北三十里有盐城守捉”。即此。②唐建。在今四川盐源县。《资治通鉴》: 唐开元十七年 (729),“嶲州都督张守素破西南蛮,拔昆明及盐城

  • 八川

    又作八水。即关中地区长安附近泾、渭、灞、浐、酆、镐、潦、潏八水的总称。酆亦作沣、丰,镐亦作滈,潦今作涝,潏亦作泬。司马相如《上林赋》:“荡荡乎八川分流”,指此。关中地区长安附近霸(灞)、产(浐)、泾、

  • 涂 (塗) 水

    ①春秋晋邑。在今山西榆次市西南二十里。《左传·昭公二十八年》: “魏献子为政,分祁氏之田以为七县,……知徐吾为涂水大夫。”②即今湖北咸宁市淦河及武昌县金水。《水经·江水注》: “涂水出江州武昌郡武昌县

  • 西明河

    一名西铭河。在今河南郸城县境。清乾隆二十二年(1757)分明河为东西二铭河。《清一统志·归德府》 引《(鹿邑县)新志》:“明河今分为东、西明河。西明河自汲塚集北至傅家集入剌河;东明河自刺河之张胖店入淝

  • 芷芎口

    在今广东吴川市西南吴阳镇西南鉴江东岸。明万历九年(1581)移宁村巡司于此。《明史·地理志》 吴川县:宁川所“又北有宁村巡检司,治川滘,后迁县西北之地聚村, 又迁于芷芎口”。

  • 纳降城

    唐置,在今北京市西南。《新唐书·地理志》 幽州:“城内有经略军,又有纳降军,本纳降守捉城,故丁零川也。”

  • 色尔蚌喀喇山

    在今内蒙古杭锦旗西北。《清一统志·鄂尔多斯》:色尔蚌喀喇山“在右翼中旗西北二百四十里”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