呼图壁
一名呼图克拜。即今新疆呼图壁县。清乾隆二十八年 (1763) 设呼图壁巡检,光绪二十九年(1903) 升为县丞。1918年改置呼图壁县。
一名呼图克拜。即今新疆呼图壁县。清乾隆二十八年 (1763) 设呼图壁巡检,光绪二十九年(1903) 升为县丞。1918年改置呼图壁县。
元泰定四年 (1327) 置蒙庆宣慰司都元帅府,属云南行省。治所在者线蒙庆甸 (今泰国北部昌盛)。辖境约当今泰国北部清莱府和缅甸景栋地区。至顺二年 (1331) 降为军民府。
即今河北河间市东北五十里卧佛堂镇。清为驻防要地,设外委驻守。在河北省河间市北部。面积93.2平方千米。人口4.5万。镇人民政府驻卧佛堂,人口 4900。传北宋建村时名七星店,元代于村南庙里塑卧佛,遂更
元建,在今内蒙古克什克腾旗西达里诺尔湖畔东南曼陀山东麓。为喇嘛教寺院。
即今广东梅县东北松源镇。《方舆纪要》卷103程乡县 “太平镇” 条内: “东北二百里有松源隘,亦通上杭,山径崎岖,松源水所经也。”
清置,治所在类乌齐 (今西藏类乌齐县西北类乌齐镇)。1960年改设类乌齐县,后迁驻热扎卡。原西藏噶厦地方政府设,治今西藏自治区类乌齐县城西北类乌齐镇。1960年撤销,改置类乌齐县。
即今云南永胜县东北十六里羊坪彝族乡(中羊坪)。清康熙二十年(1681)置羊坪土千总。1956年并入宁蒗彝族自治县。1960年划归永胜县。
太行八陉之一。即今河北易县西北八十里紫荆关。《方舆纪要》 卷10 “重险紫荆” 条引 《地记》: “太行八陉,第七陉为蒲阴。” 为河北平原入太行山要道之一。历为兵家必争之地。宋称金陂关,金以来称紫荆关
①在今湖南桂阳县西北七十里。《方舆纪要》卷80桂阳州:九鼎山“高三里,周十里。宋时出银铅,今废”。②在今云南祥云县西北二十里。《明一统志》卷86大理府:宝泉山“又名九鼎山”。《清一统志·大理府》 引《
在今北京市东城区国子监街北侧。元、明、清三代祭祀孔子的地方。建于元大德六年(1302),明永乐九年(1411)重建。嘉靖九年(1530)添建崇圣祠以供奉和祭祀孔子先人牌位。后曾多次重修。清光绪三十二年
春秋战国时期以黄河以北为河内,黄河以南为河外。《史记·魏世家》 《正义》: “古帝王之都多在河东、河北,故呼河北为河内,河南为河外。” 又云: “河从龙门南至华阴,东至卫州,折东北入海,曲绕冀州,故言