找诗词>历史百科>地名来历>含山县

含山县

唐武德六年(623)置,属和州。治所即今安徽含山县。《寰宇记》卷124含山县:“以县境众山所含,故名。”八年(625)省。长安四年(704)复置,更名武寿县。神龙元年(705)复名含山县。民国初属安徽安庆道。1928年直属安徽省。


在安徽省中部偏东。属巢湖市。面积 1047 平方千米。人口44.1万。辖9镇、5乡。县人民政府驻环峰镇。汉为历阳县地,唐武德六年(623年)析置含山县。治今环峰镇,属和州。以县境为众山所含为名;另说县境有含山即今横山,以山为名。八年废。长安四年(704年)置武寿县。神龙元年(705年)复为含山县,属和州。1914年属安庆道。1927年直属安徽省。1949年属皖北行署区巢湖专区,1952年属安徽省芜湖专区。1959年与和县合并为和含县。1961年撤和含县,复含山县。1965年复属巢湖专区(1971年改地区),1999年属巢湖市。地处江淮丘陵南缘。巢滁山地由西南向东北大致以平行之势分两列斜贯县境,横山连接在县中。苍山海拔481米,为最高点。山地东南为长江沿江平原。裕溪河、滁河、得胜河、牛屯河东流入长江,清溪河南流入裕溪河。属北亚热带湿润气候。农产有稻、小麦、油菜籽、花生、苎麻、蚕茧等。特产河蟹、红打瓜子、鹿茸、磨刀石等。林产有松、杉等木材。有煤、铁、磷、耐火黏土、石灰石、石膏、瓷土、重晶石、白云石等矿。工业有水泥、陶瓷、针织、服装、农业机械、砂轮、铸造等。淮南铁路横贯县境南部。合芜公路、柘乌公路分别穿越南部及中部,合芜高速公路横穿县境。裕溪河航运有运漕、东关、林头等港口。名胜古迹有大城墩新石器文化遗址和凌家滩新石器晚期文化遗址、昭关、江淮桥、晋王城及褒禅山风景区等。


猜你喜欢

  • 回引站

    元驿站。在今内蒙古鄂温克族自治旗西南辉河旁。元《析津志》“天下站名”吉答(今黑龙江省龙江附近)正西第十一站。

  • 粤赣湘边革命根据地

    解放战争时期粤赣湘边区革命游击区。范围包括广东北部、东部和珠江三角洲部分地区,以及赣南、湘东南地区。中国共产党成立初期在此建立党组织。1949年1月成立中国人民解放军粤赣湘边纵队。在解放战争中,先后建

  • 关隶镇

    ①五代王闽置,属建安县。即今福建政和县东南镇前镇。北宋咸平三年(1000)升为关隶县,并移治今政和县。②北宋置,属宁德县。在今福建宁德市北七十里水漈。古镇名。五代王闽置,即今福建省政和县东南镇前镇。北

  • 北屈县

    秦置,属河东郡。治所在今山西吉县东北二十一里。三国魏属平阳郡。北魏神䴥元年(428)废入禽昌县。古县名。秦以北屈邑置,治今山西省吉县东北。属河东郡。《资治通鉴》:西晋建兴元年(313年)

  • 束色堡

    即今云南寻甸回族彝族自治县西北三十六里苏撒坡。清设束色堡汛。“束色堡”彝语意为白彝土司居住的地方。即“束塞堡”。

  • 大散关

    即散关。在今陕西宝鸡市西南。《水经·渭水注》:“渭水又与扞水合,水出周道谷,北径武都故道县之故城西。其水又东北历大散关而入渭水也。”《方舆纪要》卷55宝鸡县:大散关“在县西南大散岭上。自古南北之险要也

  • 延川县

    隋改文安县置,属延州。治所即今陕西延川县。《元和志》卷3延川县:“取吐延川为名。”大业初属延安郡。唐属延州。宋属延安府。元属延安路。明、清属延安府。民国初属陕西延安府。1928年直属陕西省。在陕西省北

  • 志丹县

    1936年改赤安县置,治所即今陕西志丹县。以纪念刘志丹烈士而命名。在陕西省西北部、北洛河上游,西南与甘肃省接壤。属延安市。面积 3781 平方千米。人口12.8万。辖6镇、5乡。县人民政府驻保安镇。北

  • 珙州

    元末明玉珍置,属叙州路。治所即今四川珙县。辖境相当今四川珙县地。明洪武四年 (1371) 改为珙县。元末明玉珍改下罗计长官司置,治今四川省珙县。明初降为县。

  • 岭底堡

    在今广东信宜县东南。《方舆纪要》 卷104信宜县: 岭底堡 “在县东四十里。向设官军,防怀乡、圣峒、六定、岭底等瑶”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