找诗词>历史百科>地名来历>受降城

受降城

①西汉太初元年 (前104) 建,在今内蒙古乌拉特中旗东阴山北。一说在乌拉特后旗北。为匈奴降者所居。《史记·匈奴列传》: 匈奴左大都尉欲杀儿单于,遣人来告降汉,乃命因杆将军公孙敖筑受降城,次年,遣浞野侯赵破奴将二万余骑出朔方西北二千余里,期至浚稽山接应,既而单于发觉左大都尉之谋,杀之,发兵击赵破奴,破奴还师,“未至受降城四百里,匈奴兵八方骑围之……军遂没于匈奴。匈奴儿单于大喜,遂遣奇兵攻受降城,不能下,乃寇入边而去。其明年,单于欲自攻受降城,未至,病死”。《汉书·匈奴传》: 甘露三年(前51),呼韩邪单于降汉入朝,“自请愿留居光禄塞下,有急保汉受降城”。汉遣军送出鸡鹿塞。

②唐景龙二年(708)张仁愿于黄河以北筑三受降城,首尾相应,用以防御突厥的侵扰。中受降城在今内蒙古包头市西南敖陶窑村古城; 东受降城在今托克托县南,黄河北大黑河东岸,西去中受降城三百里;西受降城在杭锦后旗北乌加河北岸,狼山口南,东去中受降城三百八十里。其后东西两城均曾改筑。

③在今广西宁明县东。《清一统志·太平府》:受降城“在今明江厅(治今明江镇)北五里。明成化间,征交阯受降之所”。


(1)西汉太初元年(前104年)为接受匈奴投降,汉武帝遣将军公孙敖筑。在今内蒙古自治区乌拉特中旗东阴山北。(2)唐景龙二年(708年)朔方道总管张仁愿于黄河之北筑三受降城,首尾相应,以绝突厥南寇之路。中受降城在今内蒙古自治区包头市西南;东受降城在今托克托县南,黄河北大黑河东岸;西受降城在今乌拉特中旗西南乌加河北岸。其后东西两城均曾改筑。


猜你喜欢

  • 望树镇

    即今河北盐山县东南三十里望树镇。西南有甘罗城。民国 《盐山新志》 卷3: 甘罗城 “故址在望树镇西南,傍有台云甘罗读书处。甘罗本齐人,高城本齐地”。在河北省盐山县中部。面积53.8平方千米。人口2.6

  • 五垒山

    在今山东文登市南五十里。山下即五垒岛海口。《寰宇记》卷20文登县:“五垒山在县南五十里,其山南北成形(行)入海,如垒焉。”《方舆纪要》卷36称:五垒山“南北成行入海,宛如营垒”。

  • 淄青平卢

    唐、五代方镇名。即淄青。治所在青州(今山东青州市)。见“淄青”。

  • 武陵岭

    在今安徽祁门县西四十里。《新唐书·地理志》 祁门县: “西四十里有武陵岭,元和中,令路旻凿石为盘道。” 宋淳熙 《新安志》 卷4祁门 《山阜》: 武陵岭 “在县西四十里。高三十五仞。周二十八里。始时道

  • 阆中

    战国时巴国别都,即今四川阆中市。东晋常璩 《华阳国志· 巴志》: “巴子时,虽都江州,或都垫江,或治平都,后治阆中。” 周赧王元年 (前314)秦置阆中县。

  • 苏家庄集

    即今河北宁晋县东北四十五里苏家庄乡。清同治《畿辅通志》卷55宁晋县图:东北有苏家庄集。

  • 上虒亭

    在今山西襄垣县西北。《汉书·地理志》上党郡铜鞮县:有上虒虒亭。在今山西省襄垣县西北虒亭镇。《汉书·地理志》:“铜鞮有上虒亭、下虒聚。”即此。

  • 勐 (猛) 遮

    即今云南勐海县西三十八里勐遮乡。明、清为版纳勐遮驻地。清雍正时设土千总。1927年为五福县治。1934年为南峤县治。傣语 “勐”为平坝,“遮” 为浸泡,意即被水浸泡过的平坝中的街子。

  • 湖陇河市

    即今安徽无为县西南湖陇乡。清乾隆《无为州志》 卷4 《镇集》: 湖龙陡门 “在治南六十里南乡”。光绪 《庐州府志》 卷3无为州 《乡镇图》: 西南六十里有湖陇镇。

  • 新开铁路

    从今河南新乡市西南小冀至开封市。全长86.2公里。日伪为联络陇海、平汉 (今京汉) 两路而筑,1939年动工,次年建成。1947年前后被拆除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