原疃河
即今山东招远市之界河。《明史·地理志》 招远县: “东北有原疃河,北入海。”
即今山东招远市之界河。《明史·地理志》 招远县: “东北有原疃河,北入海。”
在今天津市蓟县西北盘山天成寺北。初名李靖庵,相传为唐名将李靖所建。清康熙年间改名万松寺。寺西有舞剑台,相传为李靖舞剑之处。寺毁于日本侵华战争。现存古塔二座,一为太平禅师塔,明万历四十三年(1615)年
民国置,即今山东泰安市东祝阳镇。清同治 《泰安县志》 卷2 《里社》: “祝阳距城四十五里。”在山东省泰安市岱岳区东北部、嬴汶河与石汶河之间。面积87.3平方千米。人口5.7万。镇人民政府驻祝阳,人口
旧名斯斯觉。彝语意为 “荒坝”。即今四川甘洛县。1940年置腴田特别政治指导区,后为岩洞乡新市坝。1956年于此置呷洛县。1959年改为甘洛县。“甘洛” 为 “呷洛” 的异译。
在今河南潢川县东。《方舆纪要》卷50光州:亚港“在州东二十五里。旧时引潢水及白露河诸川汇流入港,资以灌溉,为利甚溥”。
①隋开皇八年 (588) 置,治所在长杨县 (今湖北长阳土家族自治县西三十六里州衙坪)。九年 (589) 与长杨县徙治今长阳土家族自治县。十七年 (597) 废。唐武德四年 (621) 复置,治所在长
即今四川合川市东南草街镇。清光绪 《合州志》 卷4: 草街子 “距城五十里”。
五代闽龙启元年 (后唐长兴四年,933)改侯官县置,为长乐府治。治所即今福建福州市。永和元年 (后唐清泰二年,935) 复为侯官县。古县名。五代闽龙启元年(933年)王闽改侯官县置,治今福建省福州市,
又名云岫山。在今广东新兴县东南。《方舆纪要》卷101肇庆府新兴县:云宿山在“县东八十里。高百余仞,周百四十余里,瑶尝结巢于此。一名云岫山。成化初,按察副使毛吉追贼于此,遇害”。
①唐置,属瑞州羁縻州。本在营州界,神龙初寄治良乡县故广阳城(今北京市房山区良乡镇东北广阳城村)。后废。②高丽置,为保州治。治所在今朝鲜平安北道义州与新义州之间。《辽史·地理志》 保州来远县:“初徙辽西
辽东的别称。其地相当今辽河以东地区。或谓今辽宁省一带为辽左。南朝梁徐陵与王僧辩书:“起管宁于辽左。”即此。辽东的别称,亦通称今辽宁省一带为辽左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