在今俄罗斯境额尔古纳河以东,外兴安岭以南,黑龙江以北地区。《隋书·室韦传》:深末怛室韦“又西北数千里,至大室韦,径路险阻,语言不通。尤多貂及青鼠”。《新唐书·室韦传》:“北有大山,山外曰大室韦,濒于室
即今浙江德清县南十八里上柏镇。明嘉靖《武康县志》卷3:“上柏埠在县南一十八里、柏山之上游,故名。”民国时曾为湘溪镇,后废。在浙江省德清县西南部,南邻杭州市余杭区。面积86平方千米。人口2.2万。镇人民
西魏置,治所在淮阳郡 (今河南桐柏县境)。北周废。
一名大隧山。在今河南长葛县东。《清一统志·开封府一》:大隧山“高二十余仞,长七八里。其中断处为大隧涧。两崖壁立,中有坦途,可容方轨。相传即郑庄公见母处”。即“大隧山”。
又称浉水、师水。淮河上游支流。在河南省南部。《太平御览》:“师溪水……昔有隐士胡超居此,众人师之,故名师溪。”则浉本作师,后衍为浉。源出豫、鄂两省边境桐柏山支脉,向东北流经河南省信阳、罗山2市县,在罗
又名鼓山。在今河北武安市南三十里。海拔846米。《魏书·地形志》: 临漳县 “有鼓山”。《元和志》 卷15滏阳县: 鼓山 “一名滏山,在县 (按:今磁县) 西北四十五里。滏水出焉。泉源奋涌,若滏水之汤
在今江西大余县北。《清一统志·南安府》: 峰山城 “在大庾县北小溪城北十五里。《县志》,其人善弓弩。明正德中,王守仁选弩手从征瑶‘寇’,事平,民恐报复,筑城自卫”。明正德年间筑,在今江西省大余县北。
①吴越国都城内城门之一。在今浙江杭州市吴山下鼓楼遗址。《西湖游览志》 卷13载: 朝天门“规石为门,上架危楼,楼基叠石,高四仞有四尺,东西五十六步,南北半之。中为通道,横架交梁,承以藻井,牙柱壁立三十
清雍正六年 (1728) 置,属雅州府。治所在今四川石渠县西南正科乡。宣统元年 (1909)改流,地属登科府。
北宋熙宁六年 (1073) 废枝江县置,属松滋县。在今湖北枝江县南六里百里洲上。元祐元年(1086) 复为县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