找诗词>历史百科>地名来历>卢氏县

卢氏县

西汉置,属弘农郡。治所即今河南卢氏县。《寰宇记》卷6:“因山以名县。”西晋属上洛郡。东晋义熙末属弘农郡。北魏属恒农郡。东魏属金门郡。西魏为义川郡治。隋初为虢州治。大业三年(607)属弘农郡。义宁元年(617)为虢郡治。唐属虢州。元属嵩州。明属陕州,万历初改属河南府。清雍正十二年(1734)改属陕州直隶州。民国初属河南河洛道。1927年直属河南省。


在河南省西部,西与陕西省交界。面积 3665 平方千米。人口36.9万。属三门峡市。辖8镇、12乡。县人民政府驻城关镇。以秦博士卢敖得道于此,以其姓氏命县名;一说以境内有卢氏山(又名石城山)得名。《元和郡县志》卢氏县:“有卢氏山,或言卢敖得道于此。”战国为卢氏邑,属韩。西汉置卢氏县(治今卢氏县城),属弘农郡。西晋属上洛郡。北魏太和十四年(490年)析置朱阳县(治今卢氏县城东南朱阳关村)。隋开皇三年(583年)置虢州,治卢氏县。大业初废虢州,大业二年(606年)朱阳县迁治今灵宝市西南朱阳村。唐至金属虢州。元至元八年(1271年)朱阳县废入灵宝县,十一年卢氏县属嵩州。明初属陕州,万历初改属河南府。清属陕州。1913年属豫西道,1914年属河洛道,1927年直属河南省。1949年属陕州专区,1952年属洛阳专区,1969年属洛阳地区,1986年改属三门峡市。地处崤山、熊耳山、伏牛山区。洛河、老鹳河、淇河流经境内。属南温带半湿润气候。农产有小麦、玉米、豆类、烟叶等,特产木耳、生漆、核桃、桐油、猕猴桃、猴头菌等。产中药材 1200 多种,有“天然药库”之称。工业有机械、机砖、水泥、农机修理、制药、造纸、罐头、建材、地毯等。209国道,郑卢、洛卢和西铁公路经此。古迹有战国燕王墓、唐李密墓、王伯当墓、扁鹊洞、祁村湾遗址、石龙头遗址等。县境东南北熊耳山有卢氏大鲵自然保护区。


猜你喜欢

  • 武强县

    ①西晋置,属武邑郡。治所在今河北武强县 (小范) 西南旧城村。北魏神端中废,太和十八年(494) 复置。北齐移治今武强县西南街关镇 (旧武强镇)。隋属信都郡。唐属冀州。五代周属深州。元属晋州。清属深州

  • 玉龙关

    ①在今云南永平县西南二十五里花桥。《清一统志·永昌府》:玉龙关“下有花桥河。控扼险隘之处也。即古花桥关”。②又名下关、龙尾关。在今云南大理市。《清史稿·白文选传》:顺治十六年(1659),清兵下云南,

  • 堆噶尔

    即噶大克。今西藏阿里地区噶尔县东南噶尔雅沙。清 《西藏图考》 卷2: “阿里宗城一名堆噶尔,今为边商总汇之区。”

  • 新嘉驿

    明置,即今山东兖州市西北三十二里新驿镇。一名宾阳城。《清一统志·兖州府二》 称: 新嘉驿 “有驿丞,今裁”。

  • 东兰州

    元改兰州置,属庆远南丹安抚司。治所在今广西东兰县东南大同乡更乐村老圩。明属庆远府。成化十一年(1475)徙治今县西南武篆镇北旧州。嘉靖十四年(1535)移治今东兰县。1912年改为东兰县。北宋崇宁五年

  • 磁涧镇

    一名慈涧镇。即今河南新安县东南磁涧镇。《元和志》 卷5河南府新安县: 慈涧故镇 “在县东南二十里。周武帝保定六年置。武德三年讨王世充,前军镇此,太宗以轻骑击破之,充拔镇归于东都”。《清一统志 · 河南

  • 南桥关

    明洪武十二年 (1379) 置,属叠溪千户所。在今四川茂县西北较场乡南。《方舆纪要》 卷73叠溪所: 南桥关在 “所南五里”。

  • 高公岛

    在今江苏连云港市东北。《清一统志·海州》 “东海营” 条: 莺游山 “其南有高公岛,皆防海要地”。

  • 叙永厅

    明崇祯三年 (1630) 于废永宁宣抚司置同知,属叙州府。治所在今四川叙永县东城。雍正五年(1727) 废,八年 (1730) 复置,乾隆元年 (1736)升为叙永直隶厅。辖境相当今四川叙永、古蔺二县

  • 东阳峡

    即温泉峡。在今四川重庆市西北北碚与东阳镇之间嘉陵江中。唐陈子昂有《入东阳峡与李明府舟前后不相及》、《合州津口别弟至东阳峡步趋不及》诗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