南清河郡
西晋分平原郡置,治所在灵县 (今山东高唐县南三十里南镇)。辖境相当今山东高唐县附近地。北齐废。
西晋分平原郡置,治所在灵县 (今山东高唐县南三十里南镇)。辖境相当今山东高唐县附近地。北齐废。
①唐至德元年 (756) 改安化县置,为顺化郡治。治所即今甘肃庆阳县。乾元初为庆州治。北宋乾德二年 (964) 复为安化县。②唐置,属羁縻播朗州。治所在今四川珙县西北。后废。③清光绪三十二年 (190
唐贞观五年(631)置,属羁縻向州。治所在今四川茂县西北或黑水、红原县境。后废。
在今北京市海淀区西三环北路万寿寺桥东北。始建于明万历五年(1577)。清代多次重修。原为皇家庙宇,清末以后成为民间庙会场所。1989年辟为北京艺术博物馆。
①即长山。在今浙江金华市北。《元和志》卷26婺州金华县: 金华山 “在县北二十里。赤松子得道处,出龙须草”。《方舆纪要》 卷93金华县: 金华山 “山中诸溪汇流其下,两岩对峙,高数百仞,登其上则城郭聚
在今山东济南城北,为小清河之船码头。转运货物,最为扼要。津浦铁路旧有支线自泺口至此,专为运盐而设。
即春秋时郑时来邑。在今河南郑州市西北。《春秋》: 隐公十一年 (前712),“公会郑伯于时来。”杜注: “时来, 也。 荥阳县东有厘城, 郑地也。”《水经·济水注》: “济水又东南径厘
在今广西平乐县东北四十里沙子镇。清设县丞驻此。清王闿运《湘军志》卷11:咸丰七年(1857),“平乐寇用战艇依水通粮,筑屯平乐北二塘墟、沙子街,阻险自固”。
辽置,治所在今内蒙古清水河县西南窑沟乡下城湾古城。金正隆三年(1158)置宁边县为州治。辖境相当今内蒙古清水河县地。蒙古至元二年(1265)废。辽置,治唐隆镇(今内蒙古清水河县西南下城湾)。辖境约今清
西汉武帝平东越后置,治所在冶县(今福建福州市)。西汉武帝平东越后置,治冶县(今福建福州市)。属会稽郡。废年不详。
亦作三木楼山。在今蒙古国西南部。袁宏《后汉纪·明帝纪》:永平十六年(73),耿秉出张掖居延塞击句林王,至沐楼山。《后汉书·窦固传》作三木楼山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