找诗词>历史百科>地名来历>南县

南县

1913年改南洲厅置,属湖南湘江道。治所即今湖南南县。1922年直属湖南省。


在湖南省北部洞庭湖畔。属益阳市。面积 1321 平方千米。人口73.6万。辖12镇、11乡。县人民政府驻南洲镇。清咸丰年间湖北省石首县藕池口长江堤防溃决,江水南涌入洞庭湖,历年泥沙冲积,至同治末年自藕池口以下至洞庭湖一带淤积成洲,称为南洲。光绪二十一年(1895年)划巴陵、华容、安乡、武陵、龙阳、沅江六县部分与新淤之地置南洲直隶厅,治今乌嘴。光绪二十三年治所迁今南洲镇。1913年改为南洲县,翌年更名南县,治今址。1914年属武陵道,1916年属湘江道,1922年直属省。1949年属常澧专区,1950年属常德专区,1962年属益阳专区。1968年属益阳地区,1994年属益阳市。地处洞庭湖平原中部,为冲积平原。全境河网密布,湖泊众多。主要水道有藕池河、沱江等,均为长江向洞庭湖分流河道。湖泊有大通湖、光复湖等60多个。属北亚热带湿润气候。主要农产有稻、棉花、苎麻,淡水养殖和水产品捕捞业亦盛,鱼、莲子商品率高。有机制砖瓦、酿酒、棉毯、麻袋、羽绒、丝绸、建材等工业。交通便利。藕池河、松澧洪道与长江、洞庭湖相通,水运便捷。草尾港为湖区重要港口。公路有益南、岳常等干线。古迹有南湖新石器时代遗址。


猜你喜欢

  • 随郡

    南齐改随阳郡置,属司州。治所在随县 (今湖北随州市)。辖境相当今湖北随州、广水二市地。隋开皇初废。南朝齐置,治随县(今湖北随州市)。隋开皇初废。

  • 大王常镇

    即今河北枣强县东北三十五里王常乡。清同治《畿辅通志》卷54枣强县图:东北有王常村。

  • 成德县

    西汉置,属九江郡。治所在今安徽寿县东南。三国魏属淮南郡。东晋废。古县名。西汉置,治今安徽省寿县东南。属九江郡。东晋废。

  • 张仪城

    即今四川阆中市。战国秦惠文王灭巴国后,张仪重建。《新定九域志》卷8阆州:“阆中古城,本张仪城也。”《舆地纪胜》卷185阆州:张仪城,“《图经》云:秦司马错执巴王以归,阆中遂筑此城。今仪庙存焉,谓之张仪

  • 新洋江

    亦名新阳江。在今江苏昆山市东南六里。《方舆纪要》 卷24苏州府昆山县: 新洋江 “自城东四里运河分流,南接娄江”。南宋隆兴三年 (1165)开新洋江后,屡经修浚。其水南承吴淞江,北通娄江。每当松江中断

  • 奴迷站

    元置,在今黑龙江省讷河市。元《析津志》天下站名:“苦怜八十(里)奴迷。”明废。

  • 飞鹅岭

    在今广东惠州市南。《清一统志·惠州府》:飞鹅岭“在府城南一里。势若飞鹅,故府城亦曰鹅城”。孙中山、周恩来先后于1923年、1925年登临岭上指挥作战。现尚有战壕与机枪掩体等遗迹,供人参观游览。又称赤纲

  • 玉口山

    又名牛斗山、玉城山。在今四川大足县东南。《方舆纪要》卷69大足县:玉口山“有老君洞,宏敞可容百余人”。

  • 鄜城县

    隋大业元年 (605) 改敷城县置,属鄜城郡。治所在今陕西洛川县东南鄜城村。后属上郡。唐属坊州。唐末为翟州治。五代梁开平三年 (909) 改名昭化县,为禧州治。后唐同光元年 (923) 复名鄜城县,属

  • 官街

    即今吉林桦甸市。清光绪三十四年 (1908)置桦甸县于此。民国 《东北年鉴》: “桦甸,清光绪三十四年设县,治官街。” 即此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