卑移山
贺兰山的古称。在今宁夏贺兰县西北贺兰山北段与内蒙古阿拉善左旗互界。《汉书·地理志》北地郡廉县: “卑移山在西北。”
贺兰山的古称。在今宁夏贺兰县西北贺兰山北段与内蒙古阿拉善左旗互界。《汉书·地理志》北地郡廉县: “卑移山在西北。”
从辽宁锦州西南的女儿河至大窑沟。全长55公里。为京奉路支线。1915年动工修筑,次年建成,是专为运煤的轻便铁路。1925年被拆除。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重修,今为南票铁路的一段。
①北魏太和十一年 (487) 置,属恒农郡。治所在冶垆 (今河南陕县东南约九十里)。《寰宇记》卷6硖石县: 崤县 “取崤山为名”。北周属崤郡。隋开皇初属陕州,大业初废。义宁元年 (617) 复置,属弘
即今湖北广水市东。《舆地纪胜》卷83随州:白泉河“在应山县东三十里。源出八十母山,悬流而下入涢”。《方舆纪要》卷77应山县:白泉河“自孔山悬流而下,流入于澴水”。
一名河埠桥。即今江西临川市南五十里河埠乡。清同治 《临川县志》 卷1下: 九十八都有河埠墟。
在今广东徐闻县东南海安镇南。《方舆纪要》卷101徐闻县:呇磊驿“南有呇磊浦”。
即沃干坂。在今甘肃兰州市南五十里。《晋书·张骏传》:东晋咸和初,张骏遣韩璞、辛岩等攻秦州诸郡,前赵刘曜遣其将刘胤来拒,屯于狄道城。“韩璞进度沃干岭……于是率骑三千,袭岩于沃干岭,败之。璞军遂溃”。即此
亦作三岔驿。在今甘肃漳县西三十里三岔乡。《方舆纪要》卷50巩昌府陇西县:山岔驿在“府西南九十里。《舆程记》:自山岔驿而西南七十里为酒店子驿”。
①在今山东平阴县东南。清光绪年间,义和团首领邢兆陆、邢兆复兄弟率众在此焚毁教堂。②在今河南伊川县西南高山乡张村。东魏天平中置新城郡及北陆浑县于此。后属西魏。《周书·裴宽传》:大统十四年(548),“授
唐末置,在今湖南长沙县东南四十五里。《新唐书·邓处讷传》:“会刘建锋、马殷兵至,攻澧陵,处讷遣邵州豪桀蒋勋、邓继崇率兵三千断龙回关。”即此。在今湖南省长沙县东。《资治通鉴》:唐乾宁元年(894年),刘
南宋绍兴十二年(1142)置,治所在安丰县(今安徽寿县南安丰铺)。乾道三年(1176)移治寿春县(今寿县)。辖境相当今安徽寿县、霍邱、六安等县市地。元改为安丰路。南宋绍兴十二年(1142年)置,治安丰