割髭岭
一作割须岭。在今河北元氏县西北七十里。《方舆纪要》 卷14作割髭岭。《清一统志·正定府一》: 割鬚岭 “相传汉光武驻跸元氏,尤来、大抢之徒,皆割鬚变帽,由此遁去,因名”。
一作割须岭。在今河北元氏县西北七十里。《方舆纪要》 卷14作割髭岭。《清一统志·正定府一》: 割鬚岭 “相传汉光武驻跸元氏,尤来、大抢之徒,皆割鬚变帽,由此遁去,因名”。
在今福建永春县西北。《方舆纪要》 卷99永春县: 南峰寨在 “县西北百五十里。相近有占仔、碧溪等寨”。
清雍正十三年 (1735) 置,属施南府。治所即今湖北咸丰县。民国初属湖北荆南道。1921年属施鹤道。1932年直属湖北省。
1949年初由临城、凫山、峄县、鱼台、嘉祥及原江苏沛县、铜北等县所辖的微山、独山、昭阳、南阳四湖及沿湖村庄所置,属山东省。治夏镇 (今山东微山县)。1950年5月撤销,仍划入原属各县。1953年为了加
①即今内蒙古乌审旗南纳林河。《清一统志 ·鄂尔多斯》: 细河 “在右翼前旗西南二百十里。蒙古名纳林河。源出托里泉,南流会哈柳图河”。②即今辽宁本溪市西南细河。太子河支流。《清一统志 ·奉天府一》: 细
在今贵州松桃苗族自治县西南平头乡南。《方舆纪要》卷122铜仁府平头著可司:甘梗泉“在司(今平头乡)南石崖中,一泉涌出,清浊分流,居人资以灌溉”。
在今河南中牟县北。《旧五代史·唐书·庄宗纪》: 同光四年 (926),帝至万胜镇,登路旁荒冢,“问冢名,对曰: ‘里人相传为愁台。’ 帝弥不悦”。即此。
故址在今河南开封市西郊。五代周显德四年 (957) 开凿。为伐南唐而训练军队习水战之处。北宋太祖置神卫水军、真宗大中祥符六年(1013) 置虎翼军习水战于此。南宋孟元老 《东京梦华录》 卷7: “ (
清旧制内地分置十八省,边疆地区不置省。光绪中除蒙古、青海、西藏仍沿旧制外,新疆、台湾、奉天、吉林、黑龙江陆续建省,但不久台湾被日本侵占,故合内地原有十八省,共有二十二省。1928年改直隶省为河北省,奉
亦作乌苏苏湾、乌鲁苏牡丹。清置,属黑龙江副都统。在今俄罗斯阿穆尔州西北科尔沙科沃黑龙江河湾内。乾隆《钦定盛京通志》卷33:黑龙江城“乌鲁苏穆丹喀作,驻防官一员,领兵十七名,每月一更”。咸丰四年(185
在今甘肃通渭县北。《方舆纪要》 卷59巩昌府通渭县: 照城山 “在县城北。渭水土城西南二里有发云山,其高俯瞰城中”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