凤岭
①在今湖南攸县东北一百二十里。《明一统志》卷63长沙府:凤岭“宋彭天益入对,徽宗问攸州风景,对曰:‘鸾山配凤岭,金水对银坑’。元元贞初邑人谭渊尝于山下创凤山书院”。
②在今陕西白河县西二里。《清一统志·兴安府一》:凤岭“自县西北,环绕西南,形如凤翥”。
在陕西省凤县城东。曾称南岐山。因地处凤县旧治凤州镇南,又称南山。最高点海拔 1989 米。有多种野生动物。富矿藏资源。西北嘉陵江谷地自古为川、陕间重要通道,有古栈道遗迹。宝成铁路自其西北侧通过。
①在今湖南攸县东北一百二十里。《明一统志》卷63长沙府:凤岭“宋彭天益入对,徽宗问攸州风景,对曰:‘鸾山配凤岭,金水对银坑’。元元贞初邑人谭渊尝于山下创凤山书院”。
②在今陕西白河县西二里。《清一统志·兴安府一》:凤岭“自县西北,环绕西南,形如凤翥”。
在陕西省凤县城东。曾称南岐山。因地处凤县旧治凤州镇南,又称南山。最高点海拔 1989 米。有多种野生动物。富矿藏资源。西北嘉陵江谷地自古为川、陕间重要通道,有古栈道遗迹。宝成铁路自其西北侧通过。
在今北京市密云县北二十七里。《清一统志·顺天府二》:九松山,“康熙四十五年,圣祖仁皇帝巡幸经此,见山有松九株,遂赐名九松山。建庵曰朝天”。
即隋通远市。为隋唐东都三市之一。在今河南洛阳市隋唐故城洛水之北。唐仍称为北市。
隋改石门镇置,在今四川理县东北通化乡。《隋书·苏沙罗传》: 开皇八年 (588),“冉龙羌作乱,攻汶山、金川二镇,沙罗率兵击破之”。即此。(1)在吉林省辉南县东南部。面积317平方千米。人口1.4万。
①古称笠泽。又名松陵江。即今江苏太湖尾闾吴淞江。晋顾夷 《吴地记》、庾阐 《扬都赋注》 与唐张守节 《史记正义》 等,皆以此为 《尚书·禹贡》三江之一。《后汉书·左慈传》: 曹操曰: “今日高会,珍羞
即天生城。在今四川万县市东北天城乡流水村天城山。明曹学佺《蜀中名胜记》卷23谓:“相传昭烈驻兵于此。”
在今四川巫溪县北。《明史·地理志》 大宁县: “北有青崖关。”
1932年9月析河南光山县及湖北黄安、麻城二县地置,属河南省。治所在新集 (今河南新县治)。以国民党将领刘峙的号而命名。1947年改为新县。旧县名。1933年由河南省光山县南部和湖北省黄安(今红安)、
①北周保定二年 (562) 析南宁州置,治所在朱提县 (今云南昭通市境)。辖境约当今滇东北的大部地。隋大业初废入开边县。唐武德元年(618) 复置,治安上县 (今云南昭通市境)。辖境约当今云南昭通市及
在今广西永福县西。《方舆纪要》 卷107永福县: 银洞水 “在县西十五里。有二源: 一名石城隘,一出茶山,并流为银洞水,东至城西,谓之西江,有西江渡,下流入长宁水”。
亦作杜林、桂林、徒林。西周地,在今陕西麟游县西北漆水河发源处。《太平御览》卷890引《竹书纪年》:“夷王猎于杜林,得一犀牛。”雷学淇《考订竹书纪年》卷4:“杜林,近本俱讹作社林。”《国语·晋语》 作徒