找诗词>历史百科>地名来历>冷水坑

冷水坑

即今江西贵溪市南冷水镇。清同治《江西全省舆图》卷11:贵溪县南有冷水坑。1933年中央革命根据地置贵南县治此。


猜你喜欢

  • 宣歙

    唐方镇名。乾元元年 (758) 置观察使。治宣州 (今安徽宣州市),领宣、歙、饶三州。次年废。大历元年 (766) 复置,改领宣、歙、池三州及采石军使。元和六年 (811) 罢领采石军使。景福元年(8

  • 油坊集

    即今安徽巢湖市北司集镇。清光绪 《庐州府志》 卷3合肥县: 东 “油坊集,一百二十里”。

  • 姑苏台

    (臺) 又名姑胥台,简称胥台。在今江苏苏州市西南姑苏山上。《越绝书 ·吴地传》: “胥门外有九曲路,阖庐造,以游姑胥之台以望太湖。” 《史记·淮南衡山列传》: 子胥谏夫差不听,曰: “臣今见麋鹿游姑苏

  • 清阳城

    即浊鹿城。在今河南修武县东北。《魏书·地形志》 汲郡北修武县: “治清阳城。” 即此。集镇名。在河北省馆陶县城北部。属路桥乡。人口1450。汉代清渊县故址,后废为村,俗称清阳城。产小米、小麦、棉花等。

  • 皋兰山

    ①亦作鹿颈高阑。即今广东珠海市西南高栏岛。旧属香山县。明嘉靖 《香山县志》 卷1: 海洋诸岛有皋兰岛,“其民皆岛夷也”。②一名五泉山。即今甘肃兰州市南皋兰山。《元和志》 卷39兰州: “取皋兰山以为名

  • 上京城

    金天眷元年(1138)以会宁府为上京,故址在今黑龙江省阿城市南白城。太宗时始筑城。《大金国志》卷12载,熙宗皇统六年(1146),“以上京会宁旧内太狭,役五路工匠撤而新之,规模仿汴京”。遂有都城之制。

  • 铜仁县

    明万历二十六年 (1598) 置,为铜仁府治。治所即今贵州铜仁市。清光绪六年 (1880) 移治江口汛 (今江口县)。1913年改名江口县。同年改铜仁府为县,属贵州镇远道。1923年直属贵州省。198

  • 和解部

    唐室韦诸部之一。在今内蒙古鄂温克自治旗南境。《新唐书·室韦传》: 塞曷支部 “益东有和解部”。

  • 双凤山

    在今山西寿阳县北。《方舆纪要》卷40寿阳县:“双凤山在县北三十里,两峰状若伏凤,山之东有剩水泉。”

  • 民勤县

    1928年改镇番县置,属甘肃省。治所即今甘肃民勤县。在甘肃省西北部、河西走廊东段,东、北邻内蒙古自治区。属武威市。面积1.6万平方千米。人口28.8万。辖5镇、18乡。县人民政府驻城关镇。明洪武中置临