兴唐寺
在今陕西西安市东,唐大宁坊东南隅。宋敏求《长安志》卷8:“神龙元年太平公主为武太后立为罔极寺,穷极华丽,为京都之名寺。开元二十六年改为兴唐寺,明皇御容在焉。”《资治通鉴》:唐大历元年(766),“命宰相鱼朝恩与吐蕃盟于兴唐寺”。
在今陕西西安市东,唐大宁坊东南隅。宋敏求《长安志》卷8:“神龙元年太平公主为武太后立为罔极寺,穷极华丽,为京都之名寺。开元二十六年改为兴唐寺,明皇御容在焉。”《资治通鉴》:唐大历元年(766),“命宰相鱼朝恩与吐蕃盟于兴唐寺”。
元至元二十九年至三十年 (1291—1292)郭守敬主持开凿,在今北京市东。源于今昌平县白浮诸泉,导使循西山山麓折南瓮山泊 (今昆明湖),东南流经大都城 (今北京城),东出入通县注入北运河。《元史·河
即今南海中中国南沙群岛之费信岛。1935年命名为扁岛。1947年改名费信岛。
即今山东莒县东北三十里堡乡。清嘉庆《莒州志》卷3有三十里铺集。
①明时称荷兰人为红毛番。《明史·外国列传》:“和兰,又名红毛番,地近佛郎机。”②清时亦称英国人为红毛番。清谢清高《海录》卷下:“英吉利国即红毛番,在佛朗机西南对海。”
隋开皇十六年 (596) 置,属定州。治所在今河北定州市东南邢邑。大业初属博陵郡。唐武德四年 (621) 改名唐昌县。古县名。隋开皇十六年(596年)置,治今河北省定州市南邢邑,属定州,大业初属博陵郡
①在今河南滑县东南城关镇。《方舆纪要》卷16滑县“金堤”条下:陈公堤“在县南门外,宋滑州守陈尧佐所筑”。②在今山东德州市东南五里。《方舆纪要》卷31德州:陈公堤,“宋陈尧佐守滑时,筑此堤以障黄河水患,
①又名清凉山。在今山西五台县东北隅。主峰北台顶, 海拔3058米。《寰宇记》卷49引《水经注》云:“五台山五峦巍然, 故谓之五台山。”山中有显通寺、塔院寺、菩萨顶、殊像寺、南禅寺、佛光寺等,是我国佛教
在今江西上犹县西北。《方舆纪要》卷88南安府上犹县:匹袍隘“在县北八十里村头里。《虞台图说》云,疋袍峒有猴岭。崔嵬横亘,接湖广桂东县罗木山。又有小径可通南韶诸路。正德中,輋贼谢志珊使其党越岭而东,分道
一名郑公渡。在今福建福州市西南阳岐。《清一统志·福州府二》:阳崎渡“在侯官县西南。波流最险。元郑潜造舟济之,有石刻曰郑公渡”。
即比如宗。今西藏比如县。藏文正字读音“哲如”,当地口语读比如。藏语意为母牦牛部落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