公主陵
即今内蒙古赤峰市西北英金河北岸大庙镇东公主陵村。清时有汛兵防守。
即今内蒙古赤峰市西北英金河北岸大庙镇东公主陵村。清时有汛兵防守。
即今安徽含山县西南十五里梅山。《新唐书·地理志》 和州历阳县: “有栖隐山,本梅山,皆天宝六年更名。”
①一作雁门。战国魏地。在今山西河津市南。《史记· 六国年表》: 秦孝公二十三年(前339),“与晋战岸门”。《史记·魏世家》: 魏哀王五年 (前314),“秦使樗里子伐取我曲沃,走犀首岸门”。②战国韩
北魏置,在今安徽怀远县西北。《南齐书·崔祖思传》: 南齐建元二年 (480),“虏 (指魏人) 攻钟离,崔文仲击破之。又遣军主崔孝伯等过淮攻拔虏茌眉戍”。即此。在今安徽省怀远县西北。南朝齐建元二年(4
即今福建厦门市西文圃山。层峦叠嶂,深洞长谷。有龙池岩及云岳、云峰、云泉、云峤诸胜。《舆地纪胜》卷130泉州《景物下》:文圃山“在同安县西。上有花圃蔚然,唐文士谢修尝居此”,故名。
在今河南兰考县西北铜瓦厢北。为黄河津渡处。《清史稿·地理志》 开封府兰封:“咸丰五年决铜瓦厢,改东北径龙门口入直隶长垣。”
一作忽鲁谟斯。在今伊朗南部海滨、霍尔木兹海峡以北。《元史·地理志·西北地附录》 有“忽里模子”。
在今浙江四明山一带。《山海经·南山经》:“句余之山,无草木,多金玉。”郭璞注:“今在会稽余姚县南、句章县北,故此二县因以为名。”古山名。约在今浙江省余姚市东南车厩乡境。《山海经·南山经》:“句余之山,
即拉里。在今西藏嘉黎县西北嘉黎。清 《西藏图考》 卷3: 拉里 “ 一作喇里”。
即今江苏吴县西北约三十里黄埭镇。相传埭为黄歇所筑,故名黄埭,镇以埭名。清时有把总驻守。在江苏省苏州市相城区西部,北濒漕湖,南临裴家圩、黄埭荡。面积51平方千米。人口4.5万。镇人民政府驻黄埭,人口63
又名巨公山、磨旗山。即今山东莒县东南六十里,与莒南县交界处之马丌山。清光绪《山东通志》卷25:“以形似名。”浔水出此。又称巨公山、磨箕山。在山东省莒南县、莒县交界处。西、北均濒浔河,峰峦连绵,形如马鬐