找诗词>历史百科>地名来历>余家堰

余家堰

五代南唐筑,在今江苏高淳县东南。《方舆纪要》卷20江宁府高淳县:余家堰“在县东南四十里。《旧志》亦以为五堰之一”。


猜你喜欢

  • 赤面国

    西藏吐蕃王朝之别称。《释迦牟尼如来像法灭尽之记》载有赤面国,即指吐蕃早期之辖区。《新唐书·吐蕃传》载:“(文成)公主恶国人赭面,弄赞下令国中禁之。”故名。此指今西藏。

  • 太谷

    在今山西太谷县西。《水经·汾水注》:“侯甲水又西北历宜岁郊,径太谷,谓之太谷水。”《方舆纪要》卷40太谷县:太谷“在县南十三里, 即咸阳谷也。秦筑城于谷口, 以置戍军,谷亦因城以名”。

  • 铜斗山

    在今江西金溪县西南。《舆地纪胜》 卷29抚州金溪县: 铜斗山,“曾文昭公 《铜斗院记》 云,在金溪县南二十里。山能出云雨,弭灾害,为一州七县之望”。《方舆纪要》 卷86抚州府金溪县: 铜斗山在 “县西

  • 土河

    ①即今内蒙古西辽河支流老哈河。隋称托纥臣河,唐名吐护真河,辽始称土河,元又作涂河,明作老花母林,清称老哈河。《方舆纪要》卷18大宁卫:土河“明正统八年,命朱勇等讨三卫,分兵出喜峰等口,期至黄河、土河两

  • 大同场

    唐贞元十九年(803)置,即今福建同安县。五代王闽永隆元年(后晋天福四年,939)升县,并改名同安。唐贞元十九年(803年)置,治今福建省厦门市同安区。五代闽永隆元年(五代晋天福四年,939年)升县,

  • 夹沟镇

    即今安徽宿州市北夹沟镇。明嘉靖《宿州志》卷1:州北闵子乡有夹沟集。清光绪《凤阳府志》卷11宿州:夹沟集“有营汛,有驿。州东北六十里”。在安徽省宿州市埇桥区北部,西与萧县、濉溪县接壤。面积145平方千米

  • 大祉澳

    即今福建长乐市东南大祉。明崇祯六年(1633)置巡司于此。即今福建省长乐市东南珠山。明崇祯六年(1633年)移小祉山巡检司治此。

  • 水目山

    又称宝华山。在今云南祥云县南隅。《方舆纪要》卷117云南县:水目山“在县南二十里。一名宝华山。山颠有泉,深不可测”。山上有水目寺。

  • 囿中

    即圃田泽。又名梁囿、原圃、甫田泽。在今河南中牟县西。先秦重要泽薮之一。《元和志》 卷4郑州中牟县: 圃田泽 “一名原圃,县西北七里。其泽东西五十里,南北二十六里,西限长城,东极官渡”。宋以后渐堙废。即

  • 罗徊洞

    亦作罗回洞。北宋置,属邕州都督府。在今广西龙州县西北罗回村。《元史· 文宗纪》:至顺元年 (1330) “广源贼弗道闭覄寇龙州罗回洞”。北宋置,在今广西壮族自治区龙州县西北罗回。属邕州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