找诗词>历史百科>地名来历>伏龙山

伏龙山

①在今浙江慈溪市东南六十余里龙山镇。宋《宝庆四明志》卷18定海县:伏龙山在“县治西北八十里”。《方舆纪要》卷92定海县:伏龙山“首尾跨东、西两海门,状如卧龙。南去龙山所十里,屹临水漈,为舶必由之道,盖龙(山)、观(海)两卫之咽喉也”。

②在今湖北省襄阳县西南。《舆地纪胜》卷82襄阳府:伏龙山“在襄阳县西南三十里。……曾巩知襄州日,祈雨此山”。

③在今四川蓬溪县西南蓬莱镇北。《舆地纪胜》卷155遂宁府:火井“在长江县客馆镇之北二里伏龙山下”。《方舆纪要》卷71蓬溪县:伏龙山在“县西二百里。其山盘曲,形如伏龙。下有火井。《异物志》:山下地洼若池,以火引之,有声隐隐出地中,少顷炎炽。夏月积雨停水,则焰生水上,水为之沸,而寒如故。冬月水涸,则土上有焰,观者至焚衣裾”。

④在今陕西延安市西北。《寰宇记》卷36延州肤施县:伏龙山“在县西北五里。南北一带,按山形似卧龙,是上郡之名山”。


古山名。又称箬山。在今浙江省慈溪市东南。明嘉靖三十五年(1556年),官兵败倭寇于此。


猜你喜欢

  • 盘涧泉

    在今福建南平市西南十余里。《方舆纪要》卷97延平府南平县: 槃涧泉 “在府治前。源出山巅,萦回石涧,泓深清洁。《郡志》 云,郡居山椒,清泉自石崖奔逆而下,用巨竹引之,绵亘数里,遍及郡城”。

  • 白圭

    即今山西祁县东北白圭村。同蒲铁路在此有支线(白晋支线)至晋城。

  • 土门岭站

    在今吉林九台市东南土们岭镇。《清史稿·地理志》:吉林府吉长铁路有“土门岭”站。

  • 周四沟堡

    明置,属永宁县。在今北京市延庆县东北刘斌堡乡东周四沟。《方舆纪要》 卷17永宁县: 周四沟堡,“ (明) 嘉靖十九年创筑,周二里有奇。其西北有黄土岭、西石河镇、口外山口诸冲”。

  • 下川南道

    一称永宁道。清代四川省五分巡道之一。治所在泸州(今四川泸州市)。辖叙州府,泸、资两直隶州,叙永直隶厅。相当今四川大凉山以东,仁寿、资阳以南,隆昌、合江以西地区。(1)清末改川南道置。清代四川省五分巡道

  • 都陆

    即西汉博乡侯国,王莽改为杨陆。故址在今安徽六安市西。《三国志·吴书·孙綝传》: “綝大发卒出屯镬里,复遣 (朱) 异帅将军丁奉、黎斐等五万人攻魏,留辎重于都陆。” 胡三省 《通鉴》 注以为“都陆即杨陆

  • 汝罗守捉城

    唐置,属营州。治所在汝罗城(今辽宁义县东南石佛堡镇南王民屯)。辽废。

  • 安吉县

    东汉中平二年(185)分故鄣县置,属丹阳郡。治所在天目乡(今浙江安吉县西南孝丰镇)。《续汉书·郡国志》 刘昭注引《吴兴记》:“光和末,张角乱,此乡守险助国,汉嘉之,故立县。”三国吴宝鼎元年(266)分

  • 百花谷

    在今河南巩义市东。《资治通鉴》:隋义宁元年(617),裴仁基“闻刘长恭等败,惧不敢进,屯百花谷, 固垒自守”,李密使贾务本招降之。在今河南省巩义市东南。隋义宁元年(617年),李密遣贾务本于此招降隋将

  • 代县

    ①秦置,为代郡治。治所在今河北蔚县东北。西晋永嘉后废。②明洪武二年(1369)改代州置,属太原府。治所即今山西代县。八年(1375)升为代州。清雍正二年(1724)升为直隶州。1912年改为代县,属山