找诗词>历史百科>地名来历>仁化县

仁化县

南齐置,属始兴郡。治所在今广东仁化县北城口镇。民国吕式斌《今县释名》:“尉佗自王南越,筑仁化城,后为仁化乡。”因以为名。后废。唐垂拱四年(688)复置,属韶州。治所在今仁化县北三里走马坪。北宋开宝五年(972)废入乐昌。咸平三年(1000)复置,移治今仁化县。元属韶州路。明属韶州府。民国初属广东岭南道。1920年直属广东省。


在广东省北部,邻接湖南、江西两省。属韶关市。面积 1702 平方千米。人口17.5万。辖12镇。县人民政府驻仁化镇。县名因县境古为曲江县仁化乡而来。仁化一名原取义于“为仁德所感化”之意。汉为曲江县地。南越王赵佗筑仁化城,后为仁化乡。南齐析置仁化县,治城口,属始兴郡。梁废县,并入曲江县。唐垂拱四年(688年)复置县,治今县北,属韶州。北宋开宝五年(972年)并入乐昌县。咸平三年(1000年)再复县,治址迁今仁化镇,仍属韶州。元属韶州路。明、清属韶州府。1914年属岭南道。1920年属广东省。1949年属北江临时行政委员会。1950年属北江专区,1952年属粤北行政区,1956年隶韶关专区。1959年撤县并入韶关市。1961年复置县,仍属韶关专区。1970年属韶关地区,1983年属韶关市。地处南岭南麓、大庾岭西部。地势北高南低,北部万时山(又名范子山)海拔1559米,是境内最高峰。中南部以低山丘陵和盆地为主。丹霞山一带红色砂、砾岩侵蚀地貌极为典型,成为丹霞地貌命名地。锦江是境内主要河流,由东北向南流,在曲江县境注入浈江。属中亚热带湿润气候。农作物以稻为主,兼产花生、甘蔗、大豆、烟草和茶叶。土纸、香菇、竹笋、毛竹是主要土特产。富森林资源和铅锌、煤、石灰石等矿。是省重点林业县之一。工业有水泥、农机、砖瓦、松香、木器、工艺等厂。小水电发达,为全国实现初级农村电气化县。106国道、犁马公路纵横县境。凡口有矿山铁路支线通韶关接京广线。双峰寨旧址是1928年革命遗址。丹霞山是全国重点风景名胜区和国家级地质公园。古迹有唐代云龙寺塔、澌溪寺塔、华林寺塔,还有城口古秦城、文峰塔等。


猜你喜欢

  • 景谷道

    古道路名。古代甘肃入四川的道路之一。以景谷 (今青川河) 而名。由今甘肃文县顺白龙江而下,至四川青川县东北之白水镇,南下经广元市西南之宝轮院,南转至剑阁; 或由白水镇向西溯青川河而上,由青溪镇转南至平

  • 角飞城

    即漂榆津。在今天津市东。《水经·淇水注》:“清河又东径漂榆邑故城南,俗谓之角飞城。《赵纪》云,石勒使王述煮盐于角飞,即城异名矣。”

  • 萍实里

    在今江西萍乡市北。《寰宇记》 卷109袁州萍乡县: “楚昭王渡江,获萍实于此。今县北有萍实里、楚王台,因以名县。”

  • 节义峰

    在今甘肃庆阳县西北。《宋史·夏国传》:景祐元年(1034),夏人侵庆州,“环庆路都监齐宗矩、走马承受赵德宣、宁州都监王文援之,次节义峰,伏兵发,执宗矩,久之始放归”。

  • 安遂县

    南朝宋文帝时置,属晋康郡。治所在今广东郁南县东南连滩镇。梁为建州治。唐属康州,至德元年(756)改为晋康县。古县名。南朝宋元嘉中置,治今广东省郁南县东南连滩镇。属晋康郡。齐属广熙郡。隋属永熙郡。唐属康

  • 左里

    又作左蠡。城名。东晋卢循所筑,在今江西都昌县西北左里镇。《晋书·卢循传》:义熙六年(410),卢循为刘裕所败,“欲遁还豫章,悉力栅断左里”。即此。里,又作蠡(《太平寰宇记》),因在彭蠡湖(今鄱阳湖)之

  • 特呈山

    在今广东湛江市东南特呈岛上。《方舆纪要》 卷104吴川县: 特呈山 “在县南六十里。山势秀拔,竦立海中,与雷州府遂溪县平乐海岭相邻。山北有茂晖场,产盐”。

  • 特古斯塔柳

    即今新疆巩留县。清祁韵士 《西陲要略》 卷3: 厄鲁特营屯田 “曰特古斯塔柳”。

  • 三多祝墟

    即今广东惠东县东多祝镇。清光绪《广东舆地全图》:归善县东南有三多祝墟。

  • 恩乐县

    清雍正五年 (1727) 置,属镇沅府。治所在今云南镇沅彝族哈尼族拉祜族自治县东北五十四里恩乐镇。乾隆三十五年 (1770) 属镇沅直隶州,。道光二十年 (1840) 废入镇沅直隶厅。古县名。清雍正五